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刘鹏飞 通讯员郑静
昨日,佛山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佛山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十二届佛山市政协副主席郑灿儒代表政协第十二届佛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新一届佛山市政协要聚焦“515”战略目标,在服务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上展现新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为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回顾:
五年共提交提案意见2016件
开幕大会上,郑灿儒表示,过去五年,是中共佛山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城市能级迈上新高度的五年,也是佛山市政协全力打造“有为政协、特色政协、和谐政协”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建言资政,在谋改革促发展中彰显政协软实力。”郑灿儒表示,佛山市政协聚焦做大做强大湾区极点、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战略目标,形成“加速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提案,由佛山市委书记领衔督办,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成为全国同城化的标杆和典范。
此外,佛山市政协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创新举办“佛山企业家·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连续三年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企业、园区倾听诉求建议,捕捉企业发展“弱信号”,组织企业家代表与市长及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收集意见建议125条,推动《佛山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出台。
在提案工作方面,五年来,提交提案意见2016件,经审查,立案1523件(同比上升8.9%),立案率75.5%(同比上升11.2%),其中集体提案同比上升11.2%。立案提案经归并整理实际交办1039件(同比上升2.4%),现已全部办结。
展望:
为实现“515”战略目标作贡献
未来五年,是佛山市全面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全力成为十五项重点工作领头羊的五年,也是佛山市政协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五年。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新一届佛山市政协要在中共佛山市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切实担负“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佛山实现“515”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郑灿儒表示,新一届佛山市政协要聚焦“515”战略目标,在服务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上展现新担当。要牢固树立“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主动对接、全力支持、全方位服务佛山市委“515”战略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多聚同心之力,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多行助推之举。
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围绕“十项民心工程”,加强与各界别群众密切联系,把党政决策部署宣传下去,把社情民意反映上来,切实帮助党委政府解决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菜篮子、药箱子、养孩子、住房子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委员座谈会——
科技创新:
强化科技转化应用 搭建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昨日下午,佛山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召开。政协委员们就各自的提案、建议畅所欲言。记者了解到,由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佛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因而在座谈会上,科技创新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富涛在座谈会上表示,北京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标杆,建议佛山可以参考北京中关村的模式,设立或者指定相关单位作为佛山全市创新成果统筹服务单位,承担政府专项委托,牵头实施平台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佛山市内各个平台创新成果转化率。同时,可以定期对各类创新平台的工作进展、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牵头制定符合科技创新工作规律的创新平台评价体系,对各平台产出效率进行评价。
在科技创新上,佛山市政协委员、有研(广东)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毛昌辉表示,希望政府牵头,研究如何形成佛山市新材料创新发展的集群优势。“目前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有研(广东)新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都在佛山设立了研发机构或者研究院。”毛昌辉表示,这些机构背后有大学、科学院,佛山已经初步形成新材料创新集群优势的基本环境。另外,就是在创新研究领域实施更为灵活的人才、经济政策。
佛山市政协委员、香港宏汇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庆才表示,要强化科技创新转化应用,因为佛山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转化应用新高地建设,并且利用产业化资金,解决科技初创公司的融资。同时,建设真正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出来的产业园,鼓励龙头企业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
人才制度:
围绕佛山产业发展科学制定人才需求目录
座谈会上,佛山市政协委员、广东科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导师胡诗敏带来了关于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议。胡诗敏说,近几年,佛山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一批海外人才来佛山工作。但是仅靠政府、学校引进这些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佛山发展需要。
胡诗敏建议,佛山可以科学拓展海外人才引进渠道,搭建高效交流平台,围绕佛山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学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同时,从内需出发,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建设产学研平台。另外,佛山可以利用佛山西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构建港澳人才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通道。“佛山可以打造留学报国基地,把本土优秀人才留下。”胡诗敏说。
佛山市政协委员、中科传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运营总监王振华表示,佛山可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放开一点,让广大人才在佛山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