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就像一座城市的“隐形”守护者,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怎样用“硬核”实力守护羊城平安?今年以来,广州市人民防空系统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工作实际将智能分析人口疏散系统建设和防汛应急抢险工作等两个项目确定为重点民生项目,并全力推进确保两个项目圆满收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穗人防宣
“空袭”来了藏哪儿?
动动指尖就能查
随着“空袭”来临,广州城内,居民们按照疏散路线有序疏散撤离,市区两级人防专业队展开紧急救援,周边城市紧急进行跨区支援……10时24分许,荔湾区通过“智能分析人口疏散系统”调阅杏花社区人口疏散预案后,社区居民在人防志愿者的引导下按照疏散预定路线进入地铁1号线西塱站,搭乘地铁向佛山转移。
这是9月18日“羊城天盾—2021”城市人民防空演习中的一幕场景。“藏”是人民防空的核心任务之一,当听到防空警报声,市民群众如何才能找到最近的人防工程疏散掩蔽?今年以来,市人防系统着力推进智能分析人口疏散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我们共整理入库数千条人员掩蔽场所信息,完成‘智能分析人口疏散系统’与‘广州人防’微信公众号的疏散掩蔽模块的整合对接。”市人防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可以通过关注“广州人防”微信公众号,查询所处位置500米范围的人员掩蔽场所信息,查看所居住社区附近的人员掩蔽场所信息,并可实时导航,让人防疏散掩蔽信息方便快捷地查得到、导得准。
值得关注的是,市人防系统进一步规范了社区人口疏散预案的格式、内容和要求,通过系统建设为管理员编制社区疏散预案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这不仅可以辅助筛选社区人口及其所属疏散阶段,还可以自动推荐最近的人员掩蔽场所和最优的疏散路线并形成疏散示意图,大大提高社区疏散预案的编制效率和质量。
广州还将该系统使用纳入全市人防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训练,新编制15个社区人口疏散预案。今年11月,全市开展“智能分析人口疏散系统”训练考核,推动疏散训练实案化、指挥调度扁平化,从而有效促进系统的推广使用。
此外,市人防系统办对全市11个区的警报器进行升级改造并开展市区两级控制网络基站建设,达到全市防空警报器24小时待机并可统一控制效果,确保发生空袭时全市警报器能够及时鸣放。
从地下走到地上 这支抢险队护民安
怎样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队伍,在人防工程和城市出现内涝险情、需要应急排险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头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更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底色。”市人防系统相关负责人说,“群众不仅仅通过党徽来识别党员,更是通过每一次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认识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
2018年以来,广州市坑道管理所应急抢险队积极参与上级下达的防汛抢险支援行动,多次参与城市内涝灾害抢险工作,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正是通过一次次抢险行动,抢险队逐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地下走到地上。
今年12月,这支队伍在市安委办举办的“寻找身边的感动——2021年应急安全志愿者事迹征集活动”中荣获“广州市应急安全优秀志愿组织”称号。
“我们执行训练计划以岗位练兵为着力点,以单兵训练为主,集中演练为辅,每月组织一次集体训练,每季度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每年进行一次训练点验,结合实兵实装抢险拉动检验训练效果,不断提升抢险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该队负责人介绍。
目前,抢险队有防汛专用装备和其他设备2大类39小类共计263项,可完成小型城市内涝现场抽水排水任务。该负责人称,今年,市坑道管理所对抢险设备进行了重新梳理,针对在过往抢险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排水量不大、应对特殊作业环境能力不足等问题,采购了剪扩器、链条锯、液压动力站等工具和冲锋舟等水上运输工具,为防汛抢险工作特殊性、复杂性提供了充足的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