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南沙区通过“五项能力提升”工作举措扎实构筑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格局,打造了中国社会治理南沙样本!12月26日,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举行“2021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暨2021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的发布会,广州南沙从全国27个省、区(不含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2778个县(市、区)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县域为单位,开发了中国县域社会治理指数模型,包含社会管理、政社共治、社会自治、科技支撑四大维度,分设党建引领、经济活力、公共安全、法治保障、民生保障、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村(居)民自治、社会组织治理、政务服务能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11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和78项三级指标。“中国县域社会治理指数”既有重点关注社会治理成效的结果性指标,也有关注社会治理成效实现过程的过程性指标;既包含了反映县域社会治理成效的客观性指标,又包括了体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主观性指标,树立中国县域社会治理的标杆,引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南沙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委、市委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的总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构建“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南沙治理格局,认真落实推进社会治理各项举措,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逐步完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图/耿旭静、董业衡、南宣
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南沙推动政治体检常态化制度化。在农村、社区、机关、国企、两新组织等领域分类制定负面清单,实施政治体检工程,覆盖全区25000多名党员和近1000个基层党组织,效果明显。创新党内学习平台,全面打造“1+10+N”党员学习教育平台,建好用好1个区委党校、9个镇街党校和1个功夫党校、519个南沙“三新”讲学所,实现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覆盖。
此外,南沙建立“政企”“企企”红联共建机制。结合南沙自贸区建设进驻企业多的实际,先后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党旗红、政企携手筑精品”党组织双共建系列活动10余场,推进“同心圆梦”工程共建美丽南沙。
南沙还深化“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搭建党员进社区服务新平台,组织全区党员注册成为平台会员,推动成为志愿服务活动领头人,并依托平台组织每季度党员进社区、驻点普遍联系群众等活动,参与活动次数、内容和积累的时间币作为优秀党员干部年底考核依据。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已有1117个党组织、1.2万名在职党员注册成为会员,开展志愿活动3773场,服务群众22.9万余人次,累积志愿时11.36万小时。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南沙自贸区建立“1+4”改革推进体系,组建1000余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形成“1+9+158+N”网格体系。建设区、镇(街)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打造全区30多个部门数据共享新平台。
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坚持职能相对集中和政事分开原则,实施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由“一支队伍”负责,推动各类资源集约集成使用,实现镇街集中力量办大事。构建区域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建立“党支部+网格化+智能化”工作机制,在全区1292个网格中,按照“一网格一支部、特殊网格联建”原则,建立网格党支部1167个,网格党小组1902个,100%覆盖全区综合网格;按专兼结合、功能多样组建原则建起党群服务队伍1212支,100%覆盖网格党支部。不断推动干部下沉到网格开展驻点直联,组建“网格党员之家”56个,为辖区居民提供更直接、更专业和更有效的服务。
提升智治管理能力
高质量建设法律服务集聚区
南沙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引入大湾区(广州)海事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审判中心、公益诉讼协调指挥中心等6个中心,推动诉讼、仲裁、域外法律查明、司法鉴定、律所等高端法律服务资源融合,实现海商海事、知识产权、行政、互联网等专业领域审判业务的系统集成。
南沙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在全国创建首个“云仲裁”、建成全国人社系统首个自主版权“天枰一号”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e仲裁”“e裁审”两个微信小程序,探索构建“快速、权威、便民”劳动仲裁南沙模式,逐步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仲裁便民服务圈”。
南沙还搭建平等开放的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平台。加强调处规则互鉴、仲裁员资源调剂、案件审理互通、硬件设施共享、宣传交流互动等合作。
目前共揭牌成立首批5个区域合作仲裁庭,互聘首批19名仲裁员,开展跨区域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云庭审”7件,涉及金额约103.5万元,让当事人少奔波4360多公里,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共商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提升共谋发展能力
整合凝聚港澳各界青年力量
出台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发展的扶持办法。南沙为港澳青年量身定制《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等扶持政策,为港澳青年扎根在南沙创造最好条件。
以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与港澳各界青年交心交融。南沙建设“粤港澳青年三新讲学所”,面向港澳青年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港澳青年学习了解南沙国家新区自贸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开发建设成就,努力打造成为港澳乃至国际社会青年“一天即可全面了解南沙”的窗口和门。
广泛开展粤港澳人文交流活动。南沙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义务工作)区域合作大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以阵地建设、项目开发、供需对接为主要路径,不断增进港澳中学生、青年人才及社会企业对内地的认识和认同,推动三地人文交流常态化。
提升源头防范能力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治理体系
南沙首先建立“区、镇(街)、村(居)基层心理服务中心”三层次垂直管理系统。区负责对全域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全局性、方向性、政策性重大问题作决策,在镇(街)、村(居)依托镇(街)综治中心“粤心安”心理健康工作站和村(居)综治工作站“粤心安”工作室,搭建心理咨询场所170个、心理咨询热线1条,全部对外开放社会心理服务。
其次,南沙构建“三系统”组织模块。组建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队,直接下沉至综治网格,参与管理和服务心理咨询场所。全区已配备专业心理服务人员49名,社工、志愿者等兼职人员840名。2021年以来全区共接访733人次,其中,心理咨询716人、危机干预17人。同时,在镇(街)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设置“村居、学校、企事业”三大系统模块,进村(居)、进学校、进厂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51次、专题教育讲座5场次,为全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及外来人员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支持与帮助。
南沙还推动“两通道”系统管理。建立对接“综合治理系统(即综治中心平台)”与“精神卫生系统”的两个通道,在对精神障碍人员进行持续跟进治疗的同时,对发生或者可能会引发重大社会性安全的事件的重点人群采取危机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因心理疾病而引发人身财产损失等社会安全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