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共识,市党代表和场外专家围绕“绿色化”展开热议,通过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广州最亮丽的底色,走出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赵方圆、廖靖文
现场
低碳发展:开展广东省首笔绿电交易 打造生态绿色低碳典范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广州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地铁是绿色低碳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市党代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指出,地铁不仅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还可以服务、带动、牵引整个城市的战略规划。当前广州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广州在做新一轮地铁规划的时候,将重点围绕交通枢纽,比如与“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城际铁路站点的互联互通等都会优先考虑。
市党代表、华润集团广东区域工委书记、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后永杰表示,华润集团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和方案,并利用自身绿色低碳技术,积极推动外部石化、水泥等行业降碳。同时,华润电力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目前广东最大的陆上风电运营商。“华润电力与巴斯夫开展了广东省首笔绿电交易,同时和中英(广东)CCUS中心合作,投资1亿元在围绕碳捕集技术进行探索,在深汕合作区建成全国首个碳捕集测试中心。”后永杰表示,华润集团积极推动内部企业降碳,华润电力正在加大与华润水泥、华润化学等内部协同,在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利用生产余热余压发电,降低碳排放强度,打造减碳示范项目。
市党代表、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番禺区小谷围街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莫蕾说,大学城要打造成为生态绿色低碳典范,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将以中心湖为核心,优化整个大学城的绿化系统,打造碧道、水道、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四道并行的人文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结合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任务,争取将大学城南岸60米宽十公里长的沿岸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滨水活力区。
天蓝水清:加强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
在市党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柳看来,美丽广州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杨柳说:“我理解的美丽中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良好、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建设全面发展。人类在生理上回归大自然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意义上的生态回归。”
去年,广州环境空气质量实现首次全面达标,这是继2017年广州细颗粒首次达标后,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杨柳表示,我们有信心今年实现空气质量连续全面达标。广州全市上下多年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接续奋斗,使得我们已经不用再为灰霾之类的问题忧心忡忡了,白云、蓝天甚至彩虹已经成了我们广州的主人而不是过客。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对优良环境的追求没有止境,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也只有更高,改善环境质量永远在路上。具体到“十四五”,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上已经明确部署的,加强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离不开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市党代表、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龚海杰表示,“市党代会报告政治站位高,总结工作实事求是、令人鼓舞,擘画蓝图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其中,提出要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重点区域劣V类一级支流整治,推动河湖水体‘长制久清’,高质量完成碧道建设任务。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广州水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过去五年,广州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13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获评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河湖长制工作2次获得国家激励、连续3年获得省考优秀;创新推进“四洗”清源行动、河湖警长制、民间河长等;2021年市统计局民调显示,认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很大(较大)的市民占比最高,达到86.2%;建成人水和谐的生态碧道821公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龚海杰表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严格遵循水利部谋划的6条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绘就的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重点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生态碧道、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农村水务保障、智慧水务、水文现代化、水务治理能力提升等工程,加快建成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人民幸福的生态广州,奋力建设水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强水务支撑。”
绿色乡村:高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广州乡村是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市党代表、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世通表示,现场听取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受鼓舞、为之振奋,更加坚定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走好赶考路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广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农村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近九成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李世通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拓宽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换通道,把乡村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具体来说,一是更科学规划。推动建立涵盖规划设计、宣传推广、品牌运营等各方面多领域的市级乡村建设专家智囊库,在乡村风貌管控、历史文化保护、农耕文明传承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完善规划编制,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二是更广泛参与。积极汇聚社会民智,吸纳既了解本地乡情、历史文化,又掌握一定的乡村建设专业知识的社会民智,共同参与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等全过程、全链条,分区域、分片区对乡村建设方面的人才进行整合。
三是更加充分利用。积极推动乡村“非遗”、文物、红色景点活化利用,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将农村独特的生态优势、产业价值、市场空间发挥出来,让游客在精雕细刻的古民居中触摸历史,在畅游岭南文化之旅中流连忘返。
四是更深度宣传。推动因地制宜策划举办有乡土特色、体验性强的乡村节庆和赛事活动,加强创意包装,实现民房变民宿,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加强艺术化立面改造,打造风情乡村影视基地,通过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打包串联看点、玩点、投资点,塑造网红打卡线。
破解垃圾围城: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破解垃圾围城,建设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市党代表、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水江表示,党代会报告中有关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提法很准确,和广州市的环境治理所处的阶段非常契合。“十三五”期间,广州在环境治理方面、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进入新的阶段,更高品质的美丽广州值得期待。
李水江表示,目前广州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彻底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李水江说:“短短七八年时间广州的垃圾焚烧能力从3000吨/日提升到3.3万吨/日,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目前广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适度超前,让广州未来十五年生活垃圾处理无后顾之忧。”他还表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与“双碳”目标相一致的,“广环投原来就承担整个城市固废处理的任务,是环境综合处理的供应商。未来要从垃圾处理过渡到垃圾治理阶段,要将存量垃圾进行治理。”他透露,目前全市较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有8座,4座已经封场,接下来要对老的填埋场进行治理,释放土地资源。
连线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教授、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曾雪兰
把握机遇 勇当实现“双碳”目标排头兵
广州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工作方面,起步早,经验足,可以说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是,广州碳排放总量增幅持续放缓,正在逐步进入碳达峰的平台期,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都在全国先进水平。二是,广州以智慧能源为引领,发展多种新能源利用,超前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绿色产业布局领先全国。三是,广州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大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四是,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为未来构建以碳排放权期货为依托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广州来说是加快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广州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从减少碳排放、促进碳吸收两个方面,基于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找准新的产业超越赛道,强化绿色发展能力,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排头兵。
一是,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能源结构改革,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二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型绿色产业,加快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体系,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更高水平开放创新,探索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四是,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健全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财税、信用、补贴等政策。
对于企业而言,从机遇来看,一是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倒逼企业产品升级,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二是以新能源为例的绿色产业已经赢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三是有利于推动企业打破“碳壁垒”,推动产品出口;四是政府加大绿色投融资财政支出力度,绿色创新企业可通过补贴、减免税收、绿色信贷等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从挑战来看,一是现有技术条件下,传统化石能源的碳减排以及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提高风、光的电力电量,将增加终端电价上涨压力,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二是水泥、石化等传统高碳产业企业产能扩张力度将受到较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产能退出和压减速度加快;三是绿色发展对产业内技术、设施的要求更高,技术落后的企业将处于竞争劣势,面临被龙头企业重组整合的压力。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广州市打造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一是将加速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协同新能源产业,为加快广州市能源结构优化奠定基础;二是促进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融合数字化产业共同发展,促进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四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其进行周边产业布局,为广州市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