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舒娴、许咏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为广州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后称“河南医院”),建于1972年。历经几十年,医院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建设发展道路。近年来,该院驶入高速度发展快车道,成功构建“一院三区、一体两翼”新格局,建成为一所床位达2500张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推行医学进步、维护群众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何让百姓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其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已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课题。”该院院长肖国宏说,“我院正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优势学科精耕细作,构建临床专科高质量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水平。”
目前,该院多个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风湿病科、过敏反应科、肝胆外科、疼痛科、急诊科、血液科、微创介入科、神经内科、康复科、肾内科、老年病科、心理科、麻醉科、胸外科、内分泌科、眼科、普通外科、乳腺外科等20个专科登上2021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胃肠外科获提名,是广东省上榜科室最多的医院之一。
聚力加强专科建设 坚定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专科能力是医院发展的‘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肖国宏指出,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之路,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必然路径。
该院依托“两个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三个重点实验室”,发挥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变态反应学辐射带动作用,致力打造以神经科学、心血管病学、变态反应学、泌尿外科学(含胰肾移植)等为代表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一流学科群。目前,该院拥有疼痛科、过敏反应科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普通外科、胸外科、肾内科、眼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康复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16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疼痛科、过敏反应科3个专科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专科。该院过敏反应科位列复旦排行榜全国专科综合排名第4名、华南区第2名,在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神经内科是该院的传统优势专科,已在脑血管疾病、癫痫、儿童神经病和神经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治疗形成特色,其学科带头人廖卫平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人类癫痫致病新基因,建立了世界先进的钠通道1A基因突变数据库,为推动我国以及国际抗癫痫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院近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200项,其中包括神经外科系列精细微创技术、胰肾联合移植、乳腺癌术中定向放疗、3D打印辅助精准主动脉弓部杂交重建技术、基于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综合治疗术、腔内影像指导复杂冠脉病变的精准介入治疗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器官移植科所开展的肾移植和成功率均保持在全国前十位,位居广东省前列;微创介入科开展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消融、放射性粒子等多种微创介入技术相结合的个体化精准治疗肝癌,在国内享有盛誉。
强化社会责任和担当 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在肖国宏看来,专科的增量提质,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该院坚持公益性导向、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其在神经病学科、心血管病学科以及急诊医学科等的突出优势,该院积极构建快速、高效、专业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成了国家级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VTE防治中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该院充分发挥其在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学科等技术实力,在省内外不同的“战场”开展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救治等工作。近年来,医院选派近200名医疗队员赴西藏、新疆、贵州、海南和广东省内等地,通过延伸优势专科进行“造血式”精准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其中贵州省首个过敏反应科正是由该院专家在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筹建而成。
2020年,国家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决策部署,该院积极响应,在番禺院区规划建设“广州南部应急医疗中心”。此项目将依托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危重救治能力强的综合实力,打造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灾难创伤救治中心等为特色的应急医疗中心,借此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补齐广州南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在肖国宏的描绘中,广州南部应急医疗中心将助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及健全广州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