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2021年度重大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集中发布了12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近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将重大课题作为新型智库科研工作的总抓手,构建“1+1+N”的工作体系,不断推动重大课题成果“研究专报+刊物发表+成果发布+媒体宣传”的组合式成果转化。研究报告获相关部门采用的数量与比重不断上升;专家学者在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和观点的数量屡创新高,极大地增强了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文/谭敏
重大课题之重:
围绕决策急需解决发展之惑
重大课题研究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创设并实施的一种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机制,在全国社科院系统是一个创举。
重大课题,重在哪里?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是新型城市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则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头号任务。重大课题均是聚焦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紧紧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亟需的重大课题和广州发展战略问题来立项研究的。
重大课题分量确实沉甸甸的。
“作为广州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要不断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在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看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课题成果能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反映真问题、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从2021年度的12项重大课题来看,既有新时期新发展格局下广州该如何作为?比如《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研究》《新发展格局下广州推动企业“走出去”研究》;也有对广州面临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比如《广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研究》《广州若干重大科技发展态势及其推进对策研究》;还有民生类的,比如《以居民医疗需求为导向,优化广州医疗资源供给结构研究》;还有关于历史街区的《近代沙面历史文化研究》,等等。这些课题成果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全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当好排头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鹏认为,2021年度重大课题成果有两方面的新特点:一是选题方面有新高度。重大课题选题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州“十四五”改革发展等重大主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战略性和方向性。二是服务决策有新突破。一大批研究成果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纳应用,为广东省、广州市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重大课题质量确实沉甸甸的。
重大课题之新:
体制机制保障成果转化率高
重大课题科研机制连续开展了6年,每年都要有些新思路、新举措、新变化,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新型城市智库建设及决策咨询能力的深度与宽度。
重大课题,新在何处?
新,在工作机制的牵引变化。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以重大课题为总抓手,构建了“1+1+N”的工作体系,即每年每个研究部门至少围绕1个重大课题,举办1次以上学术交流会议,撰写多篇决策研究报告。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六年,一共完成了83个重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决策报告。
重大课题改变以往分散式的课题研究方式,而是整合全院力量,采取集团作战的方式,开展系列式、系统性、长期性研究,并制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织、调研和结项评审等工作做出了严格的制度安排。“我们的评审及验收可不是走过场,我们邀请高校、政府甚至企业等机构的学者从选题开始,对课题做论证、评分。”张跃国强调说。这样的制度安排也为重大课题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重大课题也非常注重保持研究的延续性。”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技创新研究所所长张赛飞介绍,2016-2018年,科技创新研究所聚焦广州科技创新定位先后开展《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研究》《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全球城市科技创新模式与广州的选择》研究;2019-2021年,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科技创新研究所又尝试跟踪全球发展态势,探索开展《全球技术发展态势与广州的选择》《全球重大技术发展态势与广州的对策》《广州若干重大科技发展态势及其推进对策研究》,以期为广州布局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提供决策参考。事实上,开展长期跟踪式研究,注重连续性、系统性,也正是重大课题选题立项的基本原则。
新,在研究方法的学理支撑。
张跃国介绍,重大课题研究过程中,强调收集整理一手数据和资料,注重社会调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个案剖析、量化分析,构建分析指数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决策理论运用,创新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突出决策咨询的学理支撑。
2021年区域发展研究所的重大课题《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研究》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覃剑副所长介绍,课题组先后搜集了粤港澳大湾区大量宏观和微观数据,并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采用实地参观、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调研,与相关政府部门、大学、智库、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多角度深入研讨交流。“智库研究必须重视‘深调研’,社科工作者要到现场去调查,要舍得下‘笨’功夫。”张跃国指出,广州市社科院对课题“深调研”做出制度安排,大大激发出科研工作的活力。
正是通过完善重大课题运作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听取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使重大课题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更贴近实际操作、贴近决策。
重大课题之效:
推动城市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
以重大课题为总抓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决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研究人员的团队精神得到了锤炼,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因此不断推动城市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
重大课题,效从何来?
效,在研究成果多层次转化。
历年重大课题成果基本都转化为《领导参阅》和专报等决策研究报告,并保持50%左右的批示率。许鹏介绍,从2021年重大课题看,《广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研究》《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形成的多篇阶段性研究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邀请就研究主题进行交流。
除了决策报告之外,广州市社科院重大课题成果已形成“研究专报+刊物发表+成果发布+媒体宣传”的组合式成果转化模式。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罗谷松介绍,今年以来,以重大课题等成果为基础,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近100篇,在学习强国发表作品超过125篇,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超过165人次。专家学者屡屡在媒体平台亮相,发表文章和观点,也极大地增强了智库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效,在激发科研工作团队活力。
衡量一家智库研究实力和影响力的标准,除了有过硬的科研成果之外,还需要具有实力和潜力的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农村研究所所长郭艳华说:“重大课题要求农村所全员参加,每个人都要相应承担不同的研究任务,在重大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作战能力不断增强。对我这个负责人来讲,提高了策划和组织组力;对于我们所的成员来说,围绕大课题研究进行持续深入的头脑风暴、讨论、辩论,对一些问题逐渐形成共识,研究思路和视野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
重大课题成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培养年轻科研人员的重要阵地。“作为广州人,我对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充满了感情,参与今年的关于广州医疗话题的重大课题,恰好给我提供了为广州服务的机会。同时也提升了我个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社会调查,我可以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运用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问题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党和政府咨政建言铺垫扎实的实践基础。”社会研究所年轻的研究人员简荣表示,通过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能有效提升年轻研究者对社会现实情况知识的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同时,也对提高“社会调查”这个基本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走在前列、挑大梁,这是新时代赋予广州的历史使命。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新型智库有可为、有作为。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