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酒歌——中国酒文化展”,共展出254件/套馆藏品,从礼仪、养生、风俗等角度解读中国酒文化,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大开眼界。很多人在欣赏展览中的古代酒杯时,心中有疑问:古人为什么给酒杯取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爵”“觚”“觯”是什么意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古代酒器造型、容量都有严格规定
展品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各种造型奇特、纹饰精美的酒器,如铜爵、铜觚、铜觯、铜盉、铜壶、纯银酒瓶、银镂空套绿玻璃葡萄酒瓶等。
这些酒器主要分为两类:饮酒器和盛酒器。爵、觚、觯等是饮酒器,盉、壶、瓶等是盛酒器。
饮酒器就是酒杯。很多人在欣赏这些古代酒杯时,心中有疑问:古人为什么给酒杯取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爵”“觚”“觯”是什么意思?
这是因为这些用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在先秦时期是礼器,是贵族之具,多用于王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而作为礼器的饮酒器,必须要有名称才能加以区分。所以不仅每种饮酒器的名称都有特殊含义,且其造型、容量也有严格的规定。此外,什么人使用何种饮酒器也有不同。
先看造型。
爵,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一侧有鋬手,流与杯口之间有柱,整体造型像一只雀鸟。
觚,长身细腰,圈足和杯口均呈喇叭状。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线条优美,纹饰繁复华丽。
觯,圆腹、侈口、圈足,形似瓶,大多数有盖,有扁体和圆体两种。造型稳重大方。
容量方面,《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当时的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可见觚的容量比爵大,觯的容量又比觚大。
名称含义。《韩诗》云:“爵,尽也、足也。……觚,寡也,饮当寡少。……觯,适也,饮当自适也。”
对“爵”的含义,《说文解字》另有一说:“爵,礼器也。象爵(雀)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意思是,爵是一种礼器,形状似雀,爵中有鬯酒,字形中的“又”表示用手持握,以便饮酒。爵的形状之所以像雀,是因雀的鸣叫声听起来如“节节足足”。因此用爵饮酒,也要节制和知足。
此外,《字汇》《埤雅》也认为“爵象雀”有警戒意义。《字汇》说:“取其能飞而不溺于酒,以示儆焉。”《埤雅》说:“一升曰爵,亦取其鸣节,以戒荒淫。”
以“爵”为名,提醒饮酒要节制;以“觚”为名,提醒饮酒要“寡少”;以“觯”为名,提醒饮酒要适量。可见这三种饮酒器的名称,都有警戒不可溺于酒之意。
有学者认为,古人这样解释饮酒器的名称,是鉴于商纣王纵酒的历史教训,从而制定以节制为宗旨的饮酒礼仪,并从酒器的大小上加以规范。
中国酒文化的独特之处
古代的酒度数较低,酒量好的人饮一爵一觚应该没问题。但饮一觯以上,就超过600毫升,已经过量,所以古人强调必须要节制。
先秦时期比觯大的饮酒器,还有角和散。
角,形状像无柱的爵,流和尾同为尖锐状。
散,即斝,喇叭状,形似爵而大,但无流无尾,仅在口沿上有两柱。
角的容量是四升,散的容量是五升。这两种饮酒器的名称也有特殊含义。
《韩诗》说:“角,触也,饮不能自适,触罪过也。……散,讪也,饮不能自节,为人所谤讪也。”以“角”为名,是告诫人们饮酒要适量;以“散”为名,是告诫人们饮酒要节制。
正因如此,古代的青铜酒杯以小为尊,以小为贵。连酒杯的名称也有如此多的讲究,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