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成立20周年志庆暨公共卫生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分别就当前疫情防控发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疾控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钟南山:
对奥密克戎要高度警惕
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钟南山表示,德尔塔变异株从发现到成为主流变异株用了2个月,“奥密克戎11月发现,这一段时间可能病例还要增加,美国新增病例中奥密克戎已经占72%,很高了,英国12月22日新增病例超过10万。”钟南山说,“现在我们已经非常肯定,奥密克戎传染性非常强。致病性、危害性多大?目前看不出死亡率更高。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流行病学监测的工作要做”。钟南山表示,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警惕,“我们的防控任务非常非常重”。
钟南山表示,在今年“5·21”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州能够比较快地扭转病毒快速传播的局面,迅速明确病例都来自于同一传播链条,“当时发现,德尔塔传播系数可以到1∶4~1∶5,疾控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改变了很多的概念:扩大密接的概念、建立了黄码制度、大区域筛查工作等。经过大量努力,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平息疫情,病例数停留在150多个。”钟南山说,根据实验室模型计算,如果听任发展,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当时广州市会有很多人感染,从中可以看出防控的力量和强度,“我们没有全城封控、全区封控,而是有针对性、精准地防控。经济要运转,防控要进行,这个工作不容易,要花很多脑筋,市疾控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之后的西北、东北、华东疫情中,广东经验都提供了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到底中国的疫苗有没有用?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没有用?”钟南山说,对“5·21”病例的研究发现,接种两剂中国生产的灭活疫苗后,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的预防率有59%,对重症的保护率接近了100%。研究成果文章的发表提高了大家对中国疫苗的信任。
钟南山表示,在我国群防群控策略之下,新冠病例自去年3月底到达增长高峰后,经过20个月,包括输入病例在内仅增加了4万多,而在有些国家一天就10万,“这体现了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指导思想,‘生命至上’指导思想和我们防控工作功不可没,在历史上会写下重重一笔!”
高福:
奥密克戎来源有三种假说
“中国新冠防控做得好,是因为基层做得好。基层为什么做得好?因为这些工作的背后全是科学。”在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以“疾病防控与健康中国:向科学要答案”为主题的演讲中说。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高福介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全基因组有50个突变,其中刺突蛋白上有30个突变位点,“过去流感病毒变来变去也没有它变得这么快”。按照新冠病毒一个月变两到3个核苷酸的速度,50个变异点需要两年的时间,“那就意味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从一开始就存在,还是奥密克戎变异速度加快了呢?但其他的病毒变异速度都没有变,为什么会这样?”高福表示,这个问题仍需要科学进一步研究。
他表示,目前对于奥密克戎来源有三种假说:可能是在艾滋病患者中传播,免疫力下降造成相对的慢性感染;也可能是病毒在动物身上适应后,又传回到人的身上;还可能是因为检测能力不够,病毒已经在人群中潜在传播一段时间但没有被发现。
“病毒无国界,溯源是科学问题,不能污名化、政治化。”高福指出,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因此防疫必须信息公开、数据共享。我国应对新冠等卫生应急事件的三步骤:科学基础,公众的理解、参与、依从以及行政决策,这需要坚持科学、求真、务实,上述做法为我们赢得了时间,等来了疫苗和药物。中国新冠疫苗研发为什么能处于第一方阵?高福认为,是因为基因序列的及时共享,为世界研发争取了时间;国家具有体制优势,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疫苗专班积极部署5条路线;疾控中心为中生、科兴提供早期灭活苗的P3实验室条件,“这为中国疫苗研发‘抢了’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流调提档升级
本月,广州首次发现了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广州防控提档升级,开展前置性措施进行处置,及时对密接、次密接及重点场所进行了管控。
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何蔚云介绍,目前只要初筛发现阳性,疾控人员立即启动流调。“很多时候初步流调结果和复核结果差不多是同一时间回来的。不单是对病例,我们对密接、次密接的流调疾控也做得非常详细。结合和新冠疫情交手的经验,市疾控现在正在申报建立流调系统及流调决策系统,促进流调能力提升。我们设想通过流调系统,把前方流调队员现场收集到的信息直接回传到指挥中心,比如语音信息可以直接输入,按照模板内容输出,后台专家看到后可以提供指导,让前方进行补充询问。而流调决策系统,就是在多个地点进行流调时,可以进行现场调度。”他说。
“防护秘诀”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个人防护来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万变不离其宗,新冠病毒它再变异仍然是新冠病毒,仍然是呼吸道传播。应对呼吸道传染病其实很简单,个人的物理防护要做好,也就是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聚集。不仅是预防新冠病毒,对预防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都是非常有效的。”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接种疫苗,构筑群体的免疫屏障,补齐个人免疫的短板。没有完成全程免疫的,要及时完成全程免疫,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要及时强化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