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江门侨乡网红打卡点
冬至咸汤圆里少不了的甜水萝卜已在新会崖门种植200多年
而今成为江门市第7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在江门,民间每到冬至都要吃咸汤圆。咸汤圆是将糯米粉加水揉成团搓成条后,用剪刀剪或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球,方方圆圆的,再配以新会甜水萝卜等滚汤后制成的。新会崖门镇甜水村出产的甜水萝卜便是咸汤圆里必不可少的配料。
崖门镇地处珠江水系崖门出海口,依山面海,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南粤历史文化名镇,拥有山、海、湖、泉、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这里的蔡李佛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潜力巨大,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
据介绍,崖门甜水萝卜的种植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地肥沃的土壤、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及优质的古兜泉水等条件造就了甜水萝卜甜脆、饱汁、嫩滑无渣、美味可口的特性,深受人们喜欢,据《江门市志》介绍,早在1983年,甜水萝卜就已经畅销港澳地区,成为崖门人的骄傲。
目前,甜水萝卜主要集中种植在崖门镇甜水村一带。关于该村的由来,《崖西志》记载了一段传说:相传古时有一风水先生寻找龙脉,一路跋山涉水,至甜水村所在地时,于坑边捧水喝,感觉很甜,故认为龙脉经过此地,该地也因此获得“甜水”之名。后来,当地人在甜水村种植萝卜,发现萝卜不仅高产,而且种出来的萝卜嫩滑而无渣、甜脆饱汁,十分美味,故将其命名为“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好吃早已名声在外,每年冬至前后甜水萝卜上市时,崖门镇甜水村就格外热闹,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冬至当天,记者在该村看到,不少来自江门本市以及中山、珠海、深圳等地的食客慕名赶来甜水村买甜水萝卜。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政府与甜水萝卜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甜水萝卜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5年,甜水萝卜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库”,获得“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17年,甜水萝卜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江门市继杜阮凉瓜、开平马冈鹅、恩平簕菜、鹤山红茶、台山青蟹、台山大米之后的第7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新会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