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佛山市南海区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未来5年,南海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高新技术企业超3600家。
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
全面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此次“实施意见”提出,南海区将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以发展集约化、结构合理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为导向,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效益更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实施意见”提出了多项到2025年南海区将实现的具体目标。其一,到2025年,“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3%,高新技术企业超3600家;其二,到2025年,整合村级工业园区超过9万亩,建设千亩连片现代主题产业园20个,城市颜值与品质、能级与竞争力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三,到2025年,能源消耗控制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8个万亩、5个千亩公园稳步扩容提质,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0.17%,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市民群众新风尚;其四,到2025年,突出信访诉求化解率达90%,全区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保持前列;其五,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名、创新创业团队200个,技能人才总量超过31万。
产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区域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影响。“实施意见”提出,南海区要紧紧扭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关键,顺应“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的新趋势、大浪潮,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取得突破”迈向“塑成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领域转型提供坚强支撑,奋力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逐个睇:20项举措的主要内容(仅节选)
关键词:产业创新
1.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加强对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现有科创平台的动态跟踪评估,创新“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研发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高企树标提质工程、“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成就一批制造业“隐形冠军”。
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有色金属、五金、家具、纺织等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推动汽车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陶瓷等传统产业扩大优势,加快打造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园。支持新能源、氢能、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强化中小微企业转型服务供给,出台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提升工业互联网水平,深化企业“上云上平台”,扶持技术支撑企业和机构,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推动“两业融合”发展。
4.限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5.发挥重点平台功能作用。
6.强化转型升级机制支撑。
关键词:城市形态
7.重塑城市空间格局。
8.提升城乡功能品质。按照“一个提升、两个连片”基本思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十大示范片区145个重点项目和9条特色廊道建设;坚持“工改工”主攻方向,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加强连片产业用地保障,谋划一批千亩万亩连片现代主题产业园区,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周转率;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规模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发展加工、休闲观光等农业新兴业态,促进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意休闲等方面相结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跨区域产业协作、互联互通,推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9.促进产城共建共融。
10.激发都市发展活力。建设一批有特色、聚人气的文创园区、美食集聚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繁荣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塑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IP,加快推动岭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鼓励对低效闲置的村集体物业、旧厂房等建筑进行活化修复、创意改造,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特色文化街区。
关键词:生态环境
11.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实施工业领域低碳化改造和节能减排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
12.创新污染治理模式。
13.加强生态空间保护。立足南海生态资源禀赋的优势,大力开展城市公园绿地、生态隔离带、滨水森林廊道建设,加快推进万里碧道南海段工程,实施“七湖”环湖区域集中连片生态改造和河心岛整体生态修复,着力打造一批万亩千亩公园,全面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14.构建绿色消费体系。
关键词:社会治理
15.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涉房地产、食药安全等领域,引入集聚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服务平台,以多元化市场主体增强社会治理活力。
16.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打造“空地天”一体化智能化治理体系,实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17.构建开放型治理体系。
关键词:人口素质
18.优化区域人口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鲲鹏人才计划”,以产业集智为导向,加大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引进力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加强产业转型与人口发展同频共振,确保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相适应,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人口结构。
19.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提升市民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