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冬至大过年”?
来看看古人眼里的冬至

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请扫二维码
《雪禽图》(王雪涛)
《十二月令图轴》之十一月 (清)

  这几天,寒潮再次来袭,全国多个城市气温创新低。令人惊讶的是,这已经是今年冬至前的第五波寒潮了。今年的冬至交节时间,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很多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冬至大如年。”广东人甚至说:“冬至大过年。”这有可能吗?确实有可能,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冬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翻拍)

  冬至,曾经很有“仪式感”

  现代人过冬至,无非就是吃吃喝喝,要么回家,要么和朋友聚会。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打边炉。

  尽管现代人过冬至已没什么仪式感,但很多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冬至大如年。”

  广东人甚至说:“冬至大过年。”意思是,过冬至和过春节一样隆重,甚至比过春节“阵仗(场面)”更大。

  这有可能吗?大家都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没有之一。别说冬至这样的节气,就连清明节、中秋节这两大节日也不能跟春节相比。

  确实有可能,而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冬至的重要性及过冬至的隆重程度,在先秦时期曾经“大过年”。从汉代至清末,曾经“大如年”或“仅亚于年”。近现代以来,才“不如年”。

  所谓“年”,本意是指以谷物成熟的周期为一年。《说文解字》云:“年者,熟谷也。”历法上的“年”,是指去年正月初一至今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称为“元日”“端日”“朔日”等,也就是现在的春节。

  冬至的“来源”是太阳

  说“冬至大过年”,首先是因为“年”是历法的产物,只有制定了历法,才能推算出年、月的长度及元日的具体时间,而测定冬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

  推算一年的历法,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历元。我国古代历法多数取这样的时刻为历元: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它正好是朔(初一)和冬至,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

  传说黄帝命大桡作甲子,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十一朔甲子日冬至为历元,从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历法——《黄帝历》,并以甲子年甲子月朔甲子日冬至为元日。

  汉初,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在制定《太初历》时,也是以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旦冬至为历元。

  从这个角度讲,是先有冬至,后有元日,所以“冬至大过年”。

  其次,冬至是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最初是通过“立杆测影”的方法得出来的,其依据是太阳。周公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推算一年的长度和季节,其依据也是太阳。后来以太阳黄道平分节气,同样是从太阳得来的。

  而“年”则是从农历中的阴历部分得出,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定出的。

  所以冬至的“来源”是太阳,而正月初一的“来源”是月亮,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可以理解为“冬至大过年”。

  另外,正月初一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方。冬至时,斗柄指向子方。十二地支子为首,是时间的开始。从这个意义来讲,冬至也“大过年”。

  曾有“冬节”“亚岁”之称

  至于“冬至大如年”,在历史上是常有之事。

  黄帝时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冬至等于过年。周代也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一月初一为元旦,虽然十一月冬至日不一定是元日,但当时过冬至的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年。

  《周易》云:“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冬至这日,边塞闭关,官员不办公,商人不做生意,大家都放假休息。

  至汉代,称冬至为“冬节”。过节的习俗与周代相似。除了祭天、放假,还有“拜冬”“贺冬”。《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消,故不贺。”原来是因冬至是“一阳初生”之时,古人认为这是“君道长”的征兆,所以才祝贺。

  魏晋时期,每逢冬至,皇帝“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也。”言“贺冬”仪式之隆重,仅次于正月初一的贺新年。此后,冬至便有“亚岁”之称。正月初一前一晚叫除夕,冬至前一晚叫“冬除”。

  “冬至如过年”在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至明清时期,此风不变,故《清嘉录》直接说:“冬至大如年。”

 
     标题导航
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秦海璐回应“年度喜剧人”~~~
“大湾仔”梁汉文两档节目突破大~~~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身边纸
   第A6版:体育
   第A7版:文娱·诗意花城
   第A8版:美术大观
跨界创新展示“非遗品牌力”
很多搞笑名场面是即兴发挥
5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冬至大过年”?来看看古人眼里的冬至
走进心物交融的意象画境
白鹇,出色的“形象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