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江门侨乡网红打卡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摄影报道)连日来,在江门台山市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里,两件“黄花梨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受到红木发烧友们的围观,观众们纷纷感叹这两件黄花梨大长案的独特材质及制作技艺。
为何这两件大长案会引起观众围观?昨天,中国工美艺术大师、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伍炳亮向记者讲述了这两件大长案的故事。
遗憾:曾与“天下第一案”失之交臂
据伍炳亮介绍,12月5日,在北京保利秋拍“逍遥座”明清古典家具专场上,被业界称为“天下第一案”的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以拍卖及佣金共1.15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典家具世界新纪录,引起了红木界的关注。
这件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为传世体量最大的黄花梨家具,是一件传世孤品。案面为独板做法,长452厘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块黄花梨独板。案面方正端庄,从视觉来讲,巨型大案,两端设几,中间为一段独板;从结构而言,中段变厚,重力作用可使案面更加稳重,体现了匠人的巧思。
据介绍,这件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曾与伍炳亮先生失之交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伍炳亮先生通过江门新会经营古董家具的商人李先生,在福建莆田新度镇一村庄发现了这件明式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当时就非常喜欢,但是当时卖方要价56万元。
56万元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笔大数目,伍炳亮先生当时的资金除了用作投资古董家具外,还需要用于购买黄花梨等材料,此外还得保证工厂的正常运作。即使很想拥有,但他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与这件明式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擦肩而过”。该明式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经几位古董家具商人转手交易,最后被美国一对伉俪购买并收藏。
2001年~2012年,该案展陈于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2013年,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此案再次亮相,最终以908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创造了明式黄花梨案类拍卖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此案更是引人瞩目,在12月5日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以人民币1.15亿元刷新了中国古典家具世界的新纪录。
创造:自己设计制作两件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
虽然伍炳亮先生与上述明式黄花梨独板架几式巨型供案擦肩而过,但他对此经典款式的大案念念不忘。
“既然我不能拥有它,那么我就创造一个它。”伍炳亮说。1997年,伍炳亮先生恰巧有机会收集到一块非常难得的越南黄花梨厚板(长324厘米、宽55厘米、高93厘米),他就按照厚板规格设计制作了一款明代风格的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几年后,伍炳亮又制作出另一件长420厘米的黄花梨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
据伍炳亮介绍,黄花梨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的设计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在设计时借鉴了古代建筑风格的叠式结构,下带托泥,庄重大方,简洁明快,造型独特优美,是明代风格大案类型之中的经典之作。如今,由伍炳亮先生设计制作的该款黄花梨叠檐式带托泥大长案陈设于位于台山的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内。
记者在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了解到,该馆收藏了1300余款以黄花梨、紫檀制作的艺术精品,馆藏作品韵深形美、品类齐全、体系完备。这些作品皆为伍炳亮先生传承明清时期中国经典家具风格,经改良创新制作而成的。
伍炳亮先生自1979年起从事明清家具的收藏、研究以及设计制作,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及文化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以“型”“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作、改良与创新设计出一批明清式艺术家具精品。伍炳亮表示,在新的时代做好工艺美术领域的创新,应坚持走高端、精品路线,作品除了要具有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思想性,只有展现经典题材、一流造型美学设计的高含金量作品,才能为这些来之不易的佳木良材赋予二次生命。只有秉持做经典艺术品的匠心来打造,才能做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世精品,让中国品牌、中国优秀文化艺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