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十三五”期间公司研发投入超1.3亿元 兽用生物制品也是“硬科技”

突破传统 让鱼儿“游泳”打疫苗

广州国际生物岛
吴子舟 永顺生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龚槚钦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
崔海涛 谷东科技创始人
陈小新 众生睿创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敲锣开市,广州有4家企业首批登陆饮得“头啖汤”,其中就有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顺生物”)。公司专注兽用生物制品,其研发生产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市场占有率将近50%;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市场份额约40%。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80后吴子舟完整经历了公司上市前后过程,也见证了这些年公司在兽用疫苗科技赛道上的快速发展。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陈雅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吴子舟说,公司上市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兽用生物制品真正被认可为“硬科技”了。

  对普通人而言,“兽用生物制品”这个生物专业名词可能很陌生。实际上,早已被广泛应用的兽药、兽用疫苗都属于这个领域,只是在多数人的传统印象中,它们好像是“土气的”“便宜的”东西,不像创新药研发那样自带高端光环。

  时间回到11年前,当时从海外留学归来并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吴子舟刚刚加入公司,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起对这个行业的了解。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少是读兽医专业的。以前社会存在片面认知,认为兽医就是回乡下养猪养鸡、打打疫苗。现在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资本市场,都认知到兽用生物制品意义之重大、研发之路任重道远。”吴子舟说,公司登陆北交所并被广泛认可,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鼓励。

  生物医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研发,这个是社会共识,在兽用疫苗领域也不外如此。在兽用生物制品这条无形的高科技赛道上,公司始终把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十三五”期间研发投入超过1.3亿元,其中不乏历时十年才研制成功的疫苗。

  10年努力首创两种鱼疫苗

  在吴子舟看来,畜牧行业正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对生物安全要求严格,生物制品行业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企业要研发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2005年,某地方发生了猪链球菌2型感染人事件,国家要求一批企业紧急生产猪链球菌疫苗。永顺生物在拿到病菌种的第7天,就生产出了疫苗。

  敢于扛起社会责任,敢于创新,是这么多年来企业发展的“法宝”。2008年,永顺生物使用传代细胞培育出了新猪瘟疫苗,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使用传代细胞生产猪瘟活疫苗的空白。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将近50%,居全国第一。

  疫苗属于行业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水动物疫苗研发长期空白,一方面研究难度大,另一方面涉及经济价值的问题。比如,鱼类疾病种类很多,甚至一种鱼就患一种独特的疾病。如果针对该病种研发出专属疫苗,又不具备鱼类广泛应用性,研发机构可能就望而却步了。

  “一种疫苗的研究,背后是高达几千万元的投资,花费十多年的时间,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还不一定能成功。”永顺生物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涂玉蓉说,冒着风险向一个未知的领域进发,公司内部也会反复权衡,要求找到科学论证基础和研究价值,“创新很难,所有环节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

  中国已经发展成全球第一的水产养殖国家,“大国不可无苗”,公司坚定地把研发鱼疫苗作为担当与责任。

  当时,鱼疫苗大多需要注射,给鱼一条条抓起来打针,费时又费力。研发人员决心打破“注射法”传统模式,走“浸泡法”路径,让鱼儿接触疫苗像在水里畅游一样自由。

  研发人员选定了鳜鱼和大菱鲆两种品种,养殖范围一南一北,方向上一类细菌苗、一类病毒苗,由此铺开了对鱼疫苗的技术研究。他们坐在显微镜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实验,有时经年累月都在重复同一个步骤。

  “就像答题一样,要尝试各种方法。眼看完成到99%了,结果就是出不来,急死人了。”涂玉蓉说。研发人员有时自叹道可能运气不好,这段时间不适合做实验,歇息一阵后又卷土重来。“终于有一天,那个细胞突然就培养出来了!哇,大家都在欢呼,那种激动的心情很难描述。”

  经过整整10年的努力,永顺生物联合开发的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和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均为全球首创疫苗,均是采取“浸泡法”方式,突破了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开发的技术瓶颈。

  十年磨一剑冲击上市

  吴子舟的专业背景是经济管理,最大的梦想是推动公司上市,让资本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1年,永顺生物启动上市筹划工作。“我们反复告诉自己,上市只是一个前进的目标,如果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规范科学化地运行,上市自然水到渠成。”他说,比起“上市梦”,企业更伟大的梦想是锻造“百年基业”。

  2016年,由于各方面工作准备妥当、层层合规,永顺生物顺利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这为后来顺利登陆北交所埋下了伏笔。

  4年后,新三板精选层正式设立,当时很多企业都比较犹豫要不要报精选层。“我坚持认为,不能错过政策红利期。从科创板的设立到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力度很大,一定要抓住‘风口期’获得时代机遇。”吴子舟说。

  最终,永顺生物成为全国首批、广州市首家“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并顺利成为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

  从北交所宣布设立以来,永顺生物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吴子舟作为董秘,从公司信息披露、接受媒体采访、接待调研团队到公司内部股权事务管理,事项众多,他的日程也变得非常忙碌。对他而言,人生的新挑战仍在继续。

  生物医药企业5800多家

  原始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伴随广州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定增长。2021年上半年,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688.70亿元,同比增长12.0%,医药制造业产值239.95亿元,增长20.7%。广州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5800多家,其中包括123家药品生产企业、124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1855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总数保持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2020年以来新增8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达到47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疫情防控以来,新冠检测试剂盒、检测服务量全国第一,以检验检测、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保健食品为主导,精准医疗为新动力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18年以来,广州连续出台政策措施,推动生物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广州已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三中心辐射多区域”发展局面。

  今年,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新增多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也于上半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揭牌。现广州拥有省内所有医学“双一流”高校和十多家知名学府,以及省内全部6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和全省近半、共39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等一大批创新服务平台,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扎根土地

  做“新农人”

  乡村振兴号角声嘹亮,在科技的助力下,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一批“新农人”把智慧农业技术和理念带到农田里,用农业无人机解放传统农民的双手,渐渐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方式。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是“新农人”的“领队人”。企业最先从农业无人机着手,向农户提供施肥打药服务,成本低、效率高,将千百年来“锄禾日当午”的传统农耕场景,变成“指尖轻点、机器干活”的未来式图景。这也顺带培养了一群“新农人”,他们带着无人机奔波在大江南北,随季节变化跨区作业,为农民提供飞防服务,解决了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找准了发展方向后,极飞瞄准了农业其他生产环节,产品线延展到了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目前培养了9万名“新农人”,未来还将开启“新农人”培养计划,通过农业新科技,赋能农村的劳动力。

  “除了在广州以外,我天天都在地里,和我们的用户在一起。”龚槚钦说,扎根于土地上才能找到用户的痛点。比如极飞发现,年轻人买了无人机回乡创业,一辆传统的货运卡车不足以满足他的需求,还需要多买一辆家用车进城或者出去玩。为了帮助新农人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皮卡是比较好的选择。

  极飞推陈出新,近日在广州车展与长城皮卡联合推出金刚炮“新农人”版汽车,可以同时装载2台农业无人机和一台无人车,并配备了专用固定卡点,可避免设备在复杂的路况下因颠簸带来的损害,甚至还配备了高压水枪,及时清理其农药残渍,避免车身及设备腐蚀。

  “我们希望,农民可以安全、高效地在农田里工作,提升中国农民的职业形象,提高中国农业在全世界的竞争力,让全球看到中国品牌的力量。”龚槚钦说。

  将AR带入

  现实生产

  “元宇宙”概念如今火爆,AR/VR技术将是它重要的技术支撑。中国已有不少企业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了谷东科技。

  该企业AI和AR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研发取得了新的成果,自建高精度纳米级全息光学实验室,自主创新申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0多项,并推出了国内首款基于阵列光波导技术实现量产的智能AR眼镜。

  AR技术进入到现实生产流程中,或将产生巨大的变革。比如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在对航班进行检查时,戴上AR眼镜直接收到工单,在三维数字孪生系统中获得定位,作业和签收完全在AR设备里一站式完成。这种数字化新手段将原来42分钟的工作时间,缩短到了十几分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为了完成三维建模项目,企业常常深入到一线采集原始数据。比如要扫描到机舱内部结构的数据,常常等到深夜凌晨,在飞机不飞的时候,才能拆开机舱做完整的数据采集。做完最苦最累但关键性的一步,建立完整的数据链条、知识图谱就能迈出一大步。

  谷东科技具备阵列光波导和全息光波导的量产交付能力。该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圆偏振成像系统和全向复用技术,首创自主知识产权七折叠、十二面体光机专利技术,同等条件下,亮度可达业内同行4倍,以及吸收了阵列光波导和体全息光波导两种最新技术优势的X系列混合光波导技术。

  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说,要迈向更远的征程乃至跨入“元宇宙”,必须要加强技术研发,而且要达到自主可控能力。企业未来将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成为AR光学显示、空间计算的国际先进技术提供商,占领国际和国内高端市场,树立AR领域的民族品牌,未来成为行业技术持续创新者和引领者。

  盼创新药

  走向世界

  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生睿创”)专注于呼吸系统和代谢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与商业化。

  企业创办之初,也历经曲折。众生睿创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陈小新博士表示当时曾尝试研发抗肿瘤药物,但相关领域竞争很激烈,自身资源储备不足以形成优势。在谋定未来发展方向时,会更加聚焦于“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目前,众生睿创主要研究NASH和甲型流感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多个创新药物均处于临床前或临床阶段。其中国内首个获批临床治疗NASH的创新药物ZSP1601和首个治疗、预防甲型流感和人患禽流感的RNA聚合酶抑制剂ZSP1273已经分别进入临床II期、III期,后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项目临床总负责人。

  “众所周知,新药的研发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巨大的投入和不小的风险。”陈小新说,在接连不断的挑战中,朝着目标坚定奋斗,显得尤为关键。以上述ZSP1273创新药为例,企业研发该药物的初衷,是希望在抗击流感方面,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创新药和诊疗方案,某种程度上正在参与国际竞争性研究。疫情之下,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如主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使得流感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对该创新药的临床试验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我们的愿景是为全球呼吸系统和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创新疗法,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科学引领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陈小新说。

 
     标题导航
“十三五”期间公司研发投入超1.3亿元 兽用生物制品也是“硬科技”~~~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A7版:要闻
   第A8版:最美广州奋斗者 ⑩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深壹度·调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求学指南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突破传统 让鱼儿“游泳”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