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基层来2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林琳
对17岁的流动青少年家祁(化名)父母而言,幸福之一是在昏暗粗糙的家里,给孩子添一张小书桌;对年逾90岁,在新港街土生土长的润东爷爷(化名)而言,幸福之一是把用了好几年的轮椅换个新的……和城中村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有一定收入,却也期待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日前,记者走访新港街了解到,家祁、润东等人的心愿已实现。对于大部分街道而言,精准回应社区困难群体需求一直是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社区内的每一位需要关爱的群体感受到关爱,如今,新港街开始试点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通过社企联动为社区群体精准撬动公益慈善活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让社区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被听见。
孩子有了新书桌 老人换了新轮椅
在新港街凤凰直街,家祁的父亲从早上8时前就坐上电动摩托车,驶出新港街,开始一天的“骑手”工作,母亲则常年在外打工,虽然有一定经济收入,但每年除去给省外的老家寄家用,经济条件依旧吃紧。“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也是挑最便宜的来租。”家祁父亲告诉记者,“孩子17岁了,读高中,这个年纪正是最花钱的时候,但家里很难提供更好的条件。”
家祁的家是一栋三层的水泥平房,嵌在一栋栋老旧的平房中,昏暗、逼仄,一层是客厅,二、三层是卧室,每层不过十五平方米。家里的家具大多不新,不过,家祁的房间却摆放着一张崭新的书桌,和灰白的毛坯墙壁形成鲜明的对比,书桌的高度也适合中学生的身高。家祁告诉记者,过去,她的房间没有桌椅,如果要读书写作业,只能将就坐在低矮的木椅上,房里的这张书桌是由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携手行业企业提供的。
在三百米开外的凤凰十三巷,润东爷爷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领城乡居民医保,没有正式退休金。虽然儿辈也在广州,但大多数时候,九十多岁的他独自生活,每天买菜、做饭,按时吃降压药。一位街坊说:“老人希望有人关爱,有人听他讲年轻时的故事。”由于腿脚不便,润东爷爷给自己添置了一辆轮椅经常出门闲逛。如今,轮椅已经旧了,但他一直没换新的。最近,爱心人士送来了一辆新轮椅,老人指着门口的新轮椅说,每天早上10时,自己就坐着这辆轮椅在街头晒太阳。
家祁父亲一直觉得这个社区就是个大家庭,“经常能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穿着志愿者马甲走街串巷,真是个很温暖的社区。”润东爷爷也在志愿者的长期探访下,交了许多新朋友。老人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从过去的岁月说到今天的生活,有志愿者在旁聆听,他感到心满意足。
邀请社会组织对接社区 找到需要帮助的群体
常年在新港街道服务的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很多群众的真实需求都藏在房门后,光是兜底没办法回应这些需求。
今年来,新港街道通过党建引领社企多方联动,引入爱心团体设置常态志愿服务点,为社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精准支持。“我们需要有人走街串巷,把这些需求找出来,也需要有人连接资源。”社区工作者领着记者从凤凰直街出发,走遍了整个社区,“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精力有限,当所有精力都在保障兜底服务对象时,很难抽出时间回应夹心层群体的精细需求,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虽有捐赠热情,但很难发现这些真实需求。”
该社区工作者表示:“今年,大家开始积极邀请社会组织对接社区,为爱心人士找到社区内真正需要帮助、但未被关注到的群体。我们一方面走社区或电话了解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引导爱心团体对接需求,每一个具体的捐赠都涉及大量的沟通工作。”
当社区工作人员前期做好充分引导,爱心团体熟悉这个社区后,这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网络就会自行运转起来。过去一年,新港街这个小小的城中村便开展了近50场志愿服务行动,惠及有需要的群体上百人次。
该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两次的服务或慰问,真正需要的是长久持续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基层工作人员受限于工作量而不可能提供的,但社会爱心可以在当地的引导下成为这股力量。”目前,社区引入了广东狮子会的爱心团体、广州社联的志愿服务队、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公益团队以及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定期开展社区服务,“他们将深扎社区,从最基础的探访开发出一系列更深入的公益行动,如儿童领域,当有了书桌,接下来就可以有更深入的学业支持;比如老人服务,当通过捐赠建立联系,就可以常态活动给老人带来社区的热闹感。”
记者手记
邀请社会组织和爱心团体扎根街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哪里?如何发现隐藏在角落的群众需求,是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公益慈善以及志愿服务是激发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但同样需要在了解社区真实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发力。这时,需要一线基层认识到公益慈善的重要性,也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愿景。
在新港街,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主动走出第一步,邀请社会组织和爱心团体扎根街道,回应民生需求,需要书桌的提供书桌,需要轮椅的提供轮椅,并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设计长期公益行动。它不是基于怜悯和同情,而是社区良性循环发展,社会多方相互支持的生态。当然,这只是美好的开端,接下来,还需要公益慈善组织与社区一线更密集的互动和项目设计,才能在这里看得见更深刻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