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年前,这里是当地大族的书房,族中儿童每天在这里诵读诗书;175年后的今天,这里变成了免费的童书馆。在大鹏所城的这栋有175年历史的怡文楼里,亘古不变的日光仿佛穿越百年,同样挥洒在了一群埋头苦读的少年身上时,历史就这样被传承了下去。日前,记者跟随深圳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之山海筑梦·精彩大鹏”采访活动来到大鹏所城发现,这座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的古城,被一系列艺术、科技的手段重新活化,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红色文旅“打卡点”。
文/广州日报记者王纳
古镇成红色文旅“打卡点”
大鹏所城里,处处都是历史的味道。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大鹏所城的南城门,城门中间黑色的土砖是14世纪明朝洪武年间的遗产,城门两边是1984年修补而留下的红砖,墙顶则是一排1998年增补的黑砖。不同的墙砖跨越600余年,却浑然一体,共同呈现着岁月的沧桑。
近年来通过深度挖掘、活化利用,大鹏所城的多项红色文化资源升级为备受游客喜爱的红色文旅“打卡点”。2019年国庆期间“面世”的刘黑仔纪念馆,由东门巷刘黑仔故居活化而成,纪念的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队长刘锦进。纪念馆巧妙地利用主题雕塑、场景投影和影视重现等手段,展现了刘黑仔一生多个传奇故事。
古书房活化利用有新意
记者发现,将文物活化利用和文物保护融合得最好的项目,无疑是怡文楼了。
怡文楼是大鹏所城的21处不可移动国保文物建筑之一,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曾是抗英名将赖恩爵家族的书房,是赖氏家族儿童读书的地方。
今天的怡文楼被活化成为大鹏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机制的品牌项目。其中,大鹏自然童书馆就坐落在怡文楼二楼,于今年8月26日正式开馆。自然童书馆承担了大鹏新区儿童活动与自然教育基地的功能,共收录逾4000册图书免费对公众开放,给孩子及家长提供了学习自然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体验空间。记者看到,这座“国保”书房活化成的现代童书馆整体设计以大鹏幽远浩渺的海湾和苍翠的山林为灵感,划分为“海洋”“森林”“陆地”三大主题空间,孩子们在此可以静静读书。
据介绍,新业态带旺了人气,也带来了好口碑。2019年,大鹏所城的旅游人次历史性地突破了500万,每两个到大鹏新区旅游的人就有一个到这里“打卡”。2021年2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的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广州揭晓,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成为该批深圳市唯一代表。据大鹏所城的运营管理方、华侨城深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团队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聘请专家为大鹏所城保护与活化“号脉”,最终实现了保护与活化两者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