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浩宇 通讯员吕明)近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决赛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落幕。
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广东省内各大院校、机构的361份完整作品,最终共有15支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决赛。综合各方面因素,大赛决赛采用线上的方式,并面向所有观众进行直播。
评委团阵容强大
本次大赛以“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以加快提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知名度影响力为宗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高校、机构的积极参与。大赛于4月启动,经过队伍报名、作品征集、初赛、复赛、决赛等多个环节。作品征集期间,各参赛队伍立足坪石基地(韶关乐昌市)、大村基地(浈江区黎市镇大村村)、东陂基地(清远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三大基地及梅州、云浮等文化火种传承延续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研学方案设计,深入挖掘烽火岁月发生的故事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赛评委团阵容强大,既有专业学者,也有行业精英,广东省考古所所长、华南教育历史专家委员会主任曹劲;华南师范大学研学旅行与休闲教育中心主任、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刘俊;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汪永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轶洁;广东省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研学基地的研学课程开发导师与顾问、Global游学荟创始人刘洁都加入了评委团。
比赛现场,选手们在线上为评委进行展示汇报并进行答辩。在展示过程中,他们或打造沉浸式游戏体验;或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挖掘先辈们的历史故事;或精心准备实物文创产品,让观众与评委们更切实地感受到方案内容;或结合已经落地的方案,展示实施成果及未来改进的方向。
评委们也不断提出问题,“如何将队伍的方案与主题紧密结合?”“方案中的多个子主题以什么样的逻辑进行串联?”“队伍在实地考察中又如何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手们也一一作答。评委们还根据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启示。
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比拼,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队伍荣获特等奖,广州行动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队和广东魁星点斗研学教育服务有限公司代表队荣获一等奖。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的参赛队伍则获得二等奖。
此外,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参赛队伍获得三等奖。
希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评委团主席曹劲高度肯定了各队伍为搜寻史料、深入调查所做出的努力,并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重视和挖掘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这段历史,发扬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当世之光;汪永智则指出在设计研学课程中需要紧紧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理念,以达到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的使命。
刘洁认为好的研学课程需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做到在逻辑上严谨、在内容上生动,并希望各支队伍在确定主题时要避免过于宽泛化,针对课程的延展性需要有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姚轶洁则表示:“围绕一门‘好课’的设计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年龄阶段、内容选择、课程的生成过程。而每一门课程需要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游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适当做减法才能设计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课程。”
刘俊则指出,本次大赛的初心是为了唤醒省内各大高校学生及机构对这段可歌可泣的教育历史的重视,同时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活化利用贡献力量。对于研学这一旅游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模式,他非常希望在未来各大旅游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跳出传统的面向旅游接待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旅游+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让学生不仅懂旅游,而且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