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摄影报道)作为顺德传统文化的瑰宝,大良鱼灯以其独特的外形及其中蕴含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工艺,被列入了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非遗也玩起了新“花样”,并以创新形式走到市民身边。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升平鱼灯协会、fish渔农处策展了一名为“山海绘梦卷”的大良鱼灯技艺主题展览,该活动还作为大良文化沙龙“艺术下午茶”系列活动之一向市民开放。
“跨界”设计更考验功力
据悉,在本次展览中,策展方以神话传说古籍《山海经》为灵感,由大良鱼灯传承人潘智江与设计师合作打造,结合大良鱼灯的传统制灯工艺及现代材料,对《山海经》里的神话进行全新的诠释。
依托潘智江的巧手技艺,《山海经》中的神奇动物鸾鸟与文鳐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展区内。记者看到,跳脱出以往鱼灯制作的传统材料,鸾鸟与文鳐的外形多采用亮片等材料,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多变的光。
据策展方介绍,顺德自古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还是文教鼎盛之地,诞生了诸多文武名人。另外,顺德自古以来是水乡,丰饶河鲜也造就了这里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美食之乡。“鸾鸟是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瑞鸟,与顺德‘凤城’别称相搭,而从水中诞生的文鳐也象征了顺德这一鱼米之乡。”策展方负责人介绍说。
“希望这次创新能给大家一个特别的感受。”作为顺德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潘智江表示,对比传统制作流程,这次的“跨界”设计更考验造型和工艺。“尤其是造型方面,需要进行前期的设计,才能体现神话的感觉。”潘智江说。
以创新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大良鱼灯协会负责人和记者介绍,作为顺德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过去顺德是鱼米之乡,渔舟上有鱼灯,尽管伴随科技的发展,这一习俗已逐渐凋零,但文化层面仍可以传承。”该负责人称,在技艺上,鱼灯和传统竹扎技艺有关联,需要进一步传承、保护。
“鱼灯能不能跳脱传统的外形,发挥到更多创作内容中,是我们策展要思考的。”该负责人称,以此次《山海经》主题展为例,通过设计植入,还原山海经的传说形象,是一种挑战,也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鱼灯技艺的一种方式。
顺德大良一直在推动大良鱼灯这一非遗文化不断传承。近年来,潘智江一直积极将大良鱼灯传统制作技艺带入校园,开设文化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