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她放弃城市工作坚守山区11年为孩子圆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林琳 通讯员莫冠婷

  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山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绿荫环绕的院子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里是山区孤苦无依孩子们的温暖港湾——怀集县社会福利院。自2009年建院以来,这里先后养育了约140名孩子,至今已有15名孩子进入大学校园。

  作为一手带大他们的“家长”,福利院爱心老师梁洁宁自21岁就坚守在护理一线,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人生另一个舞台展翅飞翔,虽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

  梁洁宁是怀集人,2007年18岁时参加工作,在东莞某幼儿园当幼师。有一次在网上搜索家乡的新闻时,她无意中看到家乡有一个专门收养孤苦无依孩子的福利院——怀集县文星儿童福利中心。从那时起,她开始在网上关注福利中心与里面的孩子:“我也是出身农村,吃过苦也受过累,但相对而言,他们更苦。”于是,她大胆决定:“我要回到家乡,到福利中心当老师。”

  2010年4月,梁洁宁敲开了怀集县儿童福利中心(原怀集县文星儿童福利中心)的门,成为中心的爱心老师。刚进院时,孩子们一双双不安的眼睛触动着梁洁宁的内心。这些孩子分别来自怀集县不同的镇(乡),由于失去双亲的打击和长期缺少父爱母爱,孩子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为了弥补孩子们情感方面的遗憾,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时任福利院筹建负责人的苏寅莲带领福利院上下探索以“家庭的概念”建设福利院。

  自成为“家长”的那一刻起,梁洁宁每天24小时在岗陪伴孩子。凌晨5点30分起床,6点准时叫孩子们起床跑步、吃早餐,7点送他们上学。白天,和他们一起打羽毛球、篮球、跑步、做运动;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责任地里耕地、种菜、拔草;晚上在学习室辅导孩子们写作业,为孩子剪指甲、剪头发、缝衣服、缝书包,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澡、洗衣服等。

  梁洁宁的爱人原来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在2010年9月加入中心的爱心教师队伍,也成为孩子们的当班“家长”。

  婚后,两夫妇育有一子一女。新生命的降临让他们感动,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他们必须24小时在岗,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是去或留?他们内心不断挣扎。经过慎重考虑,他们还是选择了留下:“家中老母亲可以帮忙照料‘小家’,中心‘大家庭’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

  在工作日,他们只能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宝宝的成长点滴。一到周末,他们风雨不改骑摩托回乡下看可爱的孩子,来回120多公里,却只能陪伴孩子一天。女儿染上肺炎需要住院,梁洁宁每天晚上在医院陪女儿治疗,白天又准时回福利院上班。

  2020年,怀集县社会福利院6名孩子参加高考全部上线;2021年,福利院再次传出好消息——3名参加高考的女生分数全部上线,1名孩子专升本被录取。“福利院上下都以这些孩子为荣,希望孩子走出大山,书写精彩人生。”梁洁宁表示:“无论他们决定走哪一条路,我们都尽力支持他们,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标题导航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居住权可依据合同、遗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设立
~~~广州最后一辆大通道无轨电车修旧如旧 再现广州首条电车线路风采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身边纸
   第A6版:体育
   第A7版:文娱·诗意花城
   第A8版:美术大观
这三种情形可申请居住权登记
34岁老电车焕新亮相
她放弃城市工作坚守山区11年为孩子圆梦
今天暖和,明天骤冷
彩票
精明主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