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黄晓晴
还有两个月,“外科圣手”杨克非就已经86岁了,他正在不断刷新着其所在医院的“最年长外科医生”的纪录。在44年前,他完成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甚至匪夷所思的外科手术,一时间引来了中外医学界的轰动,此后他还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44年后,年至耄耋的他回归平静的生活,目前正在佛山一家医院里开诊看病,也希望把精湛的医术传承下去。从北京来到佛山21年,他感触于佛山的包容,也早已把佛山当成了自己的“家”。
一场匪夷所思的“神奇手术”
杨克非教授是钟南山院士的大学同窗,师从“中国手外科之父”王树寰院士。196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手外科摇篮和发源地”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1984年起任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世界首例上肢离断异位再植是他在积水潭医院工作了17年之后做的。
1977年的一个夜晚,19岁的山区基建工程兵丁兴友意外从运输火车上摔下,四肢被火车碾压,只剩下一条腿是完整的。杨克非立即从北京连夜赶往500公里外的山区临时救护站。见到不幸的年轻人左上肢和右前臂是相对完整的,杨克非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右前臂移植到左上肢。此前,全世界都没有人这样做过!在只有简易医疗工具和助手紧缺的情况下,杨克非为了尽力挽救,冒险将想法付诸实践。这例上肢离断异位再植术进行了几个小时,完成时已是清晨。
接受手术后,丁兴友的手掌跟正常的手掌是相反的,就是左手举起,手心对着眼睛的时候,大拇指是在右边的。为让让丁兴友尽快适应,杨克非精心帮他进行特殊训练以达到功能重建的效果。后来,丁兴友不仅能用这个特殊的手做一些日常事情,还能画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美籍华人在医院见到丁兴友,大为惊叹,于是把杨克非的成果带到美国,发表在主流学术杂志上,引起医界轰动。
84岁时仍坚持上手术台
退休后,也就是2000年前后,杨克非教授被高新聘请赴美工作,后来在恩师王树寰院士的介绍下,他于2002年毅然放弃美国“绿卡”来到佛山,帮助制造业大市佛山发展手外科。自2018年9月,受邀加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克非坚持每个工作日都到岗,其间还经常给年轻医生上课。直到去年,他一直坚持上外科手术台,极其需要体力和眼力的外科手术,对年过古稀的杨克非来说,仍显得游刃有余。
今年以来,他由于身体原因,不主刀了,改为指导年轻医生手术,有时医生术后缝皮没缝好,他就会用镊子轻敲一下他们的刀,要求他们拆了重新缝。缝完的伤口他会要求按压十分钟以上,防止伤口皮下出血粘连神经影响手功能的恢复。他总是说手外科手术不亚于整形手术,因为手的功能复杂,手部的手术精度高,才有可能恢复功能。
来到佛山后,他知道佛山是岭南中成药之乡,也是骨伤奇技的发祥地。在这里,杨克非教授学习了一些中医方法,更让他感动的是这里的中医并不排斥西医,他能尝试将中医、西医融会贯通,因而他说自己工作起来还是很带劲。
19年来,这名耄耋之年的医者,也早已让他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