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人居建筑的绿色图鉴

ICC将室内外绿化融合设计。
白天鹅宾馆
龙湖·列车新城
京彩未来家云墅
龙湖·列车新城

  双碳改变生活3

  策划:陈洁华、雷煜

  统筹:龙乐乐

  本版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丽琴、龙乐乐

  以人居之滴水

  见“双碳”之大海

  你知道你所居住或是工作的这栋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吗?

  你知道这栋建筑的运行过程中又将产生多少碳吗?

  你知道人们在居住、购物、生活等场景下又将有多少碳排放吗?

  人居建筑相关的产业链浩若烟海,以至于当我们希望将之置于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大背景之下,探讨建筑、人居与环境友好的关系时,只能攫取其中的一二“浪花”,试图“以滴水而知大海”,将减碳人居这一图景在你面前徐徐展开。最终,我们选择呈现一个事实与三个层次。

  一个事实:围绕着“建筑”与“人居”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占比接近四成。根据《2020全球建筑现状报告》,2019年源自建筑运营的二氧化碳排放约达100亿吨,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加上建筑建造行业的排放,这一比例占到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8%。

  正因为此,“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等意见在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文件中被反复提及,这便是我们希望呈现给你的第一个层次——低碳建筑,这其中充满着深具未来感的被动式设计、装配式技术乃至于环保建材的使用。

  然而,仅仅建筑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据一位设计业内人士透露,若考虑一栋建筑的生命周期,真正对其碳排放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运维过程。这便来到了我们呈现的第二个层次——低碳运维。无论是住宅或是商业,当所谓的“智慧运营”已经几乎成为运维企业的“标配”时,让我们告诉你,每一盏灯的点亮与熄灭,每一架电梯的上升与下降,都是建筑与“双碳”的联结。

  将目光从建筑拉回到“人”,我们就可以展开第三个层次的讨论。“双碳”从来不应当是一句孤立的口号,而是用低碳、环保、健康的理念来引导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行为,共同营造“低碳生态”,构建低碳共同体。

  当然,我们所讲述的远远不是全貌。恰好相反,我们管中窥豹,只为与你一起躬身入局——“碳达峰”“碳中和”将是每一个人的星辰大海。

  智慧设计:节能舒适两全

  设计

  跟许多一般人想象相反,在一栋建筑从设计、建造到使用的生命周期中,设计与建造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相对于后期长年累月使用来说,比例其实并不高。然而,如果在建筑设计阶段就从“低碳环保”理念出发,运用多种智慧设计的手段,将建筑的碳排放降至最低,在后期的建筑运营阶段也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与碳排放。

  绿色建筑、零能耗设计、被动式设计……一系列围绕着建筑的节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之中。实现建筑舒适、节能和环保,也是实现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白领的商场小确幸不是购物,而是绿植

  林小姐是在天河北上班的白领,每天她都会沿着天河北路步行大约800米到林和西地铁站。就在这800米路程,她最近有了新发现:“这段路上开了广州环贸中心(广州ICC)。”热爱购物的林小姐笑称,“环贸”可是高级购物中心的专属名字,还是广州新地标之一,她被吸引了进去。没想到,最让她流连忘返的不是商品,而是绿植——商场将许多室外的绿植引入室内,感觉像在森林里购物一样。“看看花花草草,虽然只有几分钟,也能让回家的路多一点‘小确幸’。”

  广州环贸中心的办公区域可根据室内人员数量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提高空气品质。高效空调系统能效比超5.4,通过精细化设计减少运行能耗,与常规系统相比提高超过50%。“如果能来这边上班就好了!”林小姐“幻想”。

  减碳典范:实现恒温、恒湿、恒氧

  白天鹅宾馆

  获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的白天鹅宾馆更新改造工程项目,采用超高效制冷机房技术、高效蒸汽锅炉技术、水幕空调系统等新型节能技术,令酒店整体综合能耗下降超30%。特别是其高效空调,全年平均系统运行能效比(制冷量和制冷功率之间的比例)大于5.8,业内罕见。

  龙湖·列车新城

  第22届世界被动房大会上,龙湖·列车新城项目获得中国首个PHI区域预认证,还荣获绿建三星设计标识以及中建联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采用绿色智慧海绵城市理念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实现了恒温、恒湿、恒氧与恒净的居住新体验。

  京彩未来家云墅

  华南首个绿色建筑新国标三星住宅小区京彩未来家云墅,通过整合“近零能耗建筑”、德国被动房PHI和银麓“生命屋系统”等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

  “绿色建筑”发展史

  ●2010年11月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发布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的工程建设标准,有20余项,对各类民用建筑绿色评价,以及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改造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较为完善的推进体系。

  ●2020年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66.45亿平方米。

  ●今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明确了绿色建造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技术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绿色建造工作、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文件。针对碳减排,《导则》规定要优先选用高强、高性能、高耐久、耐腐蚀、抗老化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降低部件更换频次,从长远角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源头减排。

  ●今年10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的共享机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等。

  ●明年4月起新建筑碳排放强度有了明确强制标准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公告。批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通用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超低能耗:造出绿色房屋

  建造

  揭秘:超低能耗建筑这样造

  被动式技术,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建筑领域最高技术标准之一。龙湖·列车新城的营造过程,可以说明选择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对开发企业营造能力和工程监管能力的一次实力检验。

  建筑外墙

  一次性现浇保证房屋气密性

  和传统高层建筑相比,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需全部一次性现浇,楼栋通过采用铝模+爬架+全现浇外墙体系,保证整个外围护墙体上没有一个施工措施留下的贯穿洞口,从而更好地保证房屋的气密性。

  门窗系统

  铝包木窗减少热量散失

  被动式门窗系统每一樘窗,都是采用三玻两腔双low-E的铝包木窗,整窗的传热系数U值小于0.8,从而减少室内热量通过窗户散失到室外。

  保温系统

  石墨聚苯板增加房屋隔热性能

  从底板、到外墙、再到屋面,都需要用厚厚的保温层包裹起来。比如,外墙保温采用石墨聚苯板,厚度达到150~250mm。除了厚度是传统建筑的1.5-2.5倍以外,石墨聚苯板更能像镜子一样反射热辐射,大大增加了房屋的隔热性能。

  新风系统

  高效热交换系统进行废热再利用

  与普通新风系统相比,超低能耗建筑更强调“热回收”功能,无论是家用电器散发出来的热量,还是自身散发的热量,它都能高效地通过热交换系统进行废热再利用,保证室内温度恒定。

  行政力量从鼓励到强制

  营建企业从被动到主动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国际上的零碳社区概念,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零碳项目还比较少,我国一直以来提出的都是“绿色建筑”的概念。根据修订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国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组成,每类指标都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根据得分绿色建筑分为四个等级:400分基础级、600分一星级、700分二星级、850分三星级。修订新国标就是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三星级已经是接近零能耗的概念了。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及建造规范密集发布。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绿色建筑分会首届轮值会长、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佩对记者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后,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推动力度更大了。包括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而建筑行业《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也明确提出,明年4月1日开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节能率要比2016版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在广州这种夏热冬暖地区原来的节能率要求是50%,明年就要达到65%,公共建筑则要达到72%,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多房企将绿色建筑的打造理念渗透到产品之中,并出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选择的转变。为了提高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优先评奖、信贷金融支持、减免城市配套费用等。绿色债成为布局绿色建筑房企融资的“新宠”,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与房地产行业融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大涨,是去年全年的近2倍。

  推动节能减排意识

  直观碳排放计算

  对于未来的发展,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罗佩:

  投入和收益主体应一致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罗佩表示,对建筑行业而言,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压力,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的不一致,影响开发商执行动力。比如雨水回收等系统可以减少小区的用水量,但对于业主而言,用水量的减少并不减少物业费的缴纳,因此使用意识有提升空间。随着国家对于光伏、新材料使用等提供的奖励措施,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推动环保系统、环保材料的使用。

  李京:

  需第三方评判节碳数据

  ATLAS寰图资深运营总监李京表示,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是2019年发布的,集中在空调、生活热水、照明、电梯、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对于运营商而言可参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摸索。在碳交易所已运行的情况下,需要有一个公允的第三方来评判项目的节碳数据,比如大厦一年的节电、节水量换算成碳排放有一个直观清晰的标准,业界在执行时才更清晰。

  张子涛:

  推动绿色债券助融资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副董事长、物业及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张子涛认为,“双碳”目标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碳排放巨大的房企无疑是有压力的,房企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碳中和概念下,将鼓舞和引导企业加大绿色建筑的开发力度,也同步推动绿色债券的规模和发展,对于帮助房企的融资和实现碳排放的目标能获得双赢。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读懂全球市长论坛·广州奖
   第A3版:读懂全球市长论坛·在现场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周刊·汽车
   第A15版:生活·人居
   第A16版:生活·人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人居建筑的绿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