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滋,滋滋……”10月19日,江门市广进铸锻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片繁忙,一件件造型各异的集装箱角件“新鲜出炉”,再过不久这些产品就会被销往世界各地。当天,南方电网广东江门新会供电局沙堆供电所党员服务队来到车间,为刚改造完成的中频电炉设备开展用电检查服务,并了解用户后续用电需求。
文/苏悦欣
主动作为 助力降本增效
位于新会区沙堆镇金门工业园的广进铸锻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金铸铁及铸钢产品,一直使用水煤气(一种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后排放水和二氧化碳)辅助生产,不仅运营成本较高,废气、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问题也有待改善。今年以来,在新会供电局的推广和帮助下,该公司实施“电代煤”技改项目,全线使用中频电炉进行生产。
“一开始不懂,觉得用电会比较费钱,但现在看来真不是这样。”询问电能替代给公司带来的变化时,该公司负责人詹总打开了话匣子,“一是环保、安全,过去使用水煤气,排出的废气不仅对环境有影响,厂房里因燃烧煤炭而形成的烟尘也亟待解决,‘煤改电’之后,几乎没有了烟尘和异味,对我们员工和周边环境都大有益处,而且再也不用担心烧煤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是节约成本,结合电网分时段用电还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算起来绝对是笔不错的‘经济账’。”詹总对电能替代后取得的经济及环境效益非常满意。
据了解,该公司累计投入超过4000万元对铸造、机加工、抛光、电镀等重要生产环节进行电能替代改造,逐步走向标准化、自动化、现代化。“现在我们这里,几乎每个环节都是利用电能,操作方便、稳定还具有可控性,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变压器也再次从16030千伏安增容到17800千伏安,效率得到提高,产能也增加了不少。”詹总一边展示着产品,一边笑着介绍。
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会供电局持续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强大动力和具体行动,加快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气”等电能替代项目,以“党建+优质服务”为依托,在工业、商业、城乡生活等领域多方突破,帮助企业和商家降低生产成本、低碳绿色转型、节能减排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主动对接区政府和发改局落实潜力用户名单,深入企业、商家、学校推广,对燃煤、燃油锅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并利用营销大数据分析用户用电情况,有针对性地宣传电能替代。”该局供电服务中心专责何远新介绍道。
为节省企业电能替代项目办理时间,该局还安排党员客户经理全程跟进项目,及时把握改造进度,并在报装、增容等程序开启“一键加速”,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
在该局的积极推进下,自10月起,广进铸锻公司正式启用中频电炉。据了解,当月用电量突破200万度,预计年替代电量达400万千瓦时。
破解难题 推动节能减排
位于新会区罗坑镇的扬名针织厂也是该辖区的用能大户之一,今年7月,该厂完成了由燃煤自备电厂到电网供电的转型,合计运行容量共10000千伏安,预计年新增电量达1800万千瓦时,有效减排二氧化碳。
“近年来,罗坑镇工业发展迅速,完成‘电代煤’改造项目对促进环境改善能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对我们的服务也是一种挑战。”该局罗坑供电所党支部书记黄荣超介绍道。
据悉,项目建设初期,扬名针织厂计划增加用电容量6000千伏安,但经过分析,接入原有线路将会出现过载,对附近整片工业区的稳定用电产生影响。一边是计划好的“电代煤”项目,一边是不小的新增负荷压力,该局立即商议敲定方案,决定新出一回10千伏扬名线接到用户处,最终促使项目顺利开展。
“我们为扬名(针织厂)量身定制了电能替代方案,主动提供综合能源和电能替代的专业咨询,改造过程中还多次与负责人沟通联系,了解用户疑难点并提供技术整改建议,项目的一期二期增容都顺利、快速地完成了。”黄荣超说。
今年以来,新会供电局承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5个专项工作清单,累计投资约0.35亿元,通过基建、修理项目等方式对374个城网、农网台区进行升级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低电压用电难题,推进电能替代规模加大。据悉,截至10月底,该局发掘电能替代项目25个,目前已投运18个,预计年新增用电量超3000万千瓦时,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稳步落实。
接下来,该局将继续大力推行以电能替代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以“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加快用户办电效率、加速推进电能替代规模”等重点方面为抓手,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引领新会绿色“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