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配套措施要更给力 家长孩子更有信心

  记者观察

  “双减”新政策落地已超百日,基础教育领域期待中的积极变化正在发生。在“躺平”午休、“5+2”课后托管服务、保证体育锻炼等方面,广州市许多中小学都走在前面,早已有类似的措施。因此对这些学校的学生而言,短期内最大的变化便是作业少了、学期中的小测和考试没了。

  采访“双减”话题时,我听过一个孩子安慰妈妈说:“别家成绩好的孩子会给你和姥姥做饭吗?就算我以后当了厨师,也会是最快乐的厨师。”短期内,孩子在晚饭之后不需要伏案写作业了,而是可以到楼下运动了,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到了周末,家长不再忙着送娃补课,而是从容利用孩子的空余时间,安排得更加宽松,亲子乐、露营、徒步、逛博物馆,在这种氛围熏染下,下一代不再紧盯着学科成绩,而是更着重综合素质的养成。

  中长期来看,大家依然不敢太放松。虽然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在进步,但各校的差异还在,孩子未来的升学之路怎么走?面对这种情况,如沛樊妈妈所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家长能做的,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助其发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这反映一方面家长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另一方面配套改革的确需要稳步推进,比如课后服务要在提供基本“看管”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家校共育,从而转变家长的观念。比如校长教师轮岗制度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往前迈进,让优质教师资源进一步流动起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

  校内教学提质增效有待落实。有的学校开始改变教学模式,从注重“老师怎么教”,变为注重“学生怎么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与此同时,也有教师仍保留旧的教学模式,未适应新的作业布置形式,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掌握知识点。要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的课内学习交由学校,还需老师更好地拥抱新政,及时改进教学办法,校内教学改革更适应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不只做好减负的“减法”,还要做好提质的“加法”。

  中高考改革,可以进一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的权重,“多元评价”落到实处,家长才能更好地放下“心头大石”。社会各方少一点“太操心”,多一点“耐心”和“爱心”,教育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有更多“信心”。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读懂全球市长论坛·在现场
   第A6版:读懂全球市长论坛·广州奖
   第A7版:广告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双11”狂欢 国潮引领
   第A14版:体育·湾区
   第A15版:求学指南
   第A16版:广告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双减”下 广州娃的十二时辰
配套措施要更给力 家长孩子更有信心
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