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农户出题,特派员揭榜”的精准对接模式,真正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业经营、农户生计得到实实在在的助益。
文/方晴
白云区帽峰山脚下,藏着全国香水柠檬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连片的香水柠檬树散发着独有的清香,过去因病虫害导致的“花皮”缺陷不复存在。“‘颜值’提升,市场需求大,收购价比去年翻了两番,农户收入大幅提升。”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冯冠杰说,这是去年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带来的成果。
昨日,冯冠杰与150多位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代表、农业科技成果项目代表和科技成果需求项目代表来到2021年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启动仪式和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现场。他期待着香水柠檬的第二次“变身”——从90%的产品供应茶饮店到开拓柠檬精油、降血压产品等高价值精加工产品,把第一产业往第二产业推进,通过特派员这一机制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强农。
建立精准服务的长效服务合作机制
“我们的柠檬精油的冷榨、纳米乳化和纳米胶囊技术一定能用上!”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王超在现场向冯冠杰介绍了技术应用细节,双方看到了良好的合作前景。
实际上,此次成功对接并非偶然。在供需对接会举办之前,市科技局征集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并同步征集了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成果。“农户出题,特派员揭榜”的精准对接模式摆脱了脱离基层科技服务需求的“拉郎配”,真正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业经营、农户生计得到实实在在的助益。
记者了解到,自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项目2018年启动以来,相关部门已征集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 205项,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116 项,通过组织各类对接活动,实现140人(次)的精准对接,并通过“1名农村科技特派员+ 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结对模式,建立起精准服务的长效服务合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大大拓宽科技需求的领域
“我们的需求是病虫害防治和新品种选育”“我们的需求是基于物联网的水果全产业链生产管理信息平台研发,虚拟农业观光和虚拟农产品和水果采摘机器人应用”……记者在对接会现场看到,来自广州各区的农业经营者提出需求、并留下联系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使得科技需求的领域大大拓宽,不仅农业种植养殖,还有现代化的信息建设、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都需要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广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新泉说。
据悉,2018年至2020年,广州市组织发动40多个在穗高校、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人员与7个涉农区的70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关系,对有良好工作基础、符合条件的纳入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库,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入库农村科技特派员超过2000名。
把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到农业生产一线
2018年到2020年,广州市组织实施100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引导和支持农村科技特派员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成果,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到农业生产一线。
个头可观的翡翠番石榴、名为“小娇”“福运”的红掌……在对接会现场,记者看到了来自特派员的新品种。市果树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军告诉记者,传统品种番石榴的售价约为2元-4元/斤,翡翠番石榴的售价可提升到5元-10元/斤,亩产还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过去用国外的红掌种苗,最便宜也要5元一株,我们新品种的种苗只卖1.5元一株,大大降低了种植者的成本。”广州花卉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易懋升说。
效益用数字说话,投入也用数字说话。2021年,广州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新增实施80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让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奔赴农业农村基层一线,进乡村,下到田间地头,开展需求对接、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让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理念在农村扎根,推动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