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家科技奖 三大新特点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既是对两位心有大我、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个人的褒奖,更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行动自觉,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激励。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评审工作在延续有关做法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举措,获奖项目也呈现出新特点。

  264个项目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奖 46项

  一等奖2项 二等奖44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61项

  一等奖3项 二等奖58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57项

  特等奖2项 一等奖18项 二等奖137项

  科技专家 10名

  我国2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名外籍专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际组织 1个

  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三个举措

  严控奖励数量

  提名制实施以前,三大奖的授奖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受理数量的增加,奖励数量的控制,2020年三大奖通过项目进一步减少,授奖率下降至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较2019年减少20%。

  向外籍人士开放

  为贯彻实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关于三大奖调整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的要求,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19年首次在自然科学奖中试点向外籍专家开放。2020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向外国人全部开放。

  调整评审方式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纸质版提名材料延期接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初评克服疫情影响,应急调整为网络会议评审,如期完成评审工作。

  三大特点

  激励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有的聚焦基础研究,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强调成果应用积淀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

  强化国际科技合作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7个国家的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

  文字来源:科技部官网

 
     标题导航
~~~
歼8、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
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王大中:~~~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聚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第A3版:聚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国内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身边纸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生活周刊
   第A14版:生活·汽车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第T13版:惠州专版
   第T14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第T15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第T16版:2021“湾区楼市风云榜”惠州榜评选特刊
国家科技奖 三大新特点
战鹰飞天 航空报国
核能安全 还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