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陈昕宇、黄子宁、王名润、刘鹏飞 通讯员顺宣
千百年来,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顺德依水而生,因水而盛,域内星罗棋布大小河涌近千条,三分之一的面积为水域,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
“作为一座水乡城市,顺德要做好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这篇‘大文章’。”在日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顺德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顺德党代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称,依托“水”,将其打造成为人心向往之的城市。
重点提出水环境治理
在顺德,全域范围内的大小河涌近千条,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超过三成,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岭南水乡、“千河之城”。
顺德快步跃入工业时代,水又再一次见证了顺德的腾飞。一批批工业作坊、厂房沿河而生,一船船“顺德制造”从内河驶向全球各地。然而,在顺德大步迈向现代化城市路上,粗放的工业、无序的城市规划为水乡带来了“伤害”。近年来,河涌污染的新闻深深刺痛了顺德人的心,人们从未如此像今天一般,期待曾经的清水长流、鱼翔浅底的“千河美景”再次回归。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河涌交错、鱼塘密布、水网纵横,是顺德生生不息的根脉,也是最宝贵的财富。”为守护住这座城市的“根脉”,在此次顺德党代会报告中,就重点提出了水环境治理是事关顺德全局的重大工程,“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是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治水,将是这座城市重新焕发活力的新源泉。
实行以联围为单元的系统治水模式
据顺德党代会报告,未来五年,顺德将开展水环境治理“大会战”,实现水清岸绿、长治久清。
在这场“会战”中,目标已明确,关键看“方法论”。未来顺德治水工作将坚持总体规划、系统治理,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全面改善水质,闯出一条治水管水的新路子。”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在报告中称。
据介绍,顺德将高标准编制治水总体规划,以流域治理为核心开展综合治理,在群力围、石龙围和南顺联安围率先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
“我们要从过去碎片化的分段治水模式,转变为以联围为单元的系统治水模式。”北滘镇党委书记张新杰称,作为顺德治水“先锋”,北滘将为顺德系统治水模式改革再探路。作为治水“排头兵”的陈村镇,也表示未来会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治水攻坚战。
“以水兴城”作为治水蓝图
顺德治水的逻辑是什么?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称,“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将让顺德成为一个有魅力、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目的是以一流的城市吸引一流人才、聚集一流产业。可以说,“以水兴城”是未来顺德治水蓝图的宏伟目标。
顺德如何从“水”到“城”?未来,顺德将以“组合拳”,打造“水韵凤城”,重塑水城魅力 ,并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底色。
如顺德将“以水为脉”开展城市重塑,实现以水美城、水城共融。包括沿着水网脉络,全面整理滨水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整村改造和村级工业园改造,坚决拆除沿岸违法建筑和设施,让城市滨水区可亲可近,真正做到还水于民。
另外,顺德还提出要“以水为媒”,把山林、水体、田园、湿地、绿道等生态资源串珠成链、连为一体,构建四条贯穿东西的生态连绵带,使之成为田园牧歌式的城市美景。建设水网绿色生态岸线,统筹兼顾河道防洪、排涝、航运、景观等各项功能,推进水系连通、岸线贯通,实现“水在城中、水城共融”。顺德还以“水”串起人文。依托“水”,顺德再谋城市发展新篇。
坚持“双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
除了大力掀起水环境治理、打造“亲水之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先行示范,顺德还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干部担当作为上实现先行示范,全力建设大湾区中的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此次顺德党代会的报告中,顺德就提及未来将坚持“双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包括进一步整合镇街资源,打造南部都会中心、北部都会中心。
在顺德南部,推动大良、容桂、伦教深度融合,打造对接深港珠澳、面向2050的“南部都会中心”。另外,支持陈村、北滘、乐从协同发展,全面做活做旺佛山新城,依托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发展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打造辐射广佛重点城区、综合实力强劲、富有活力和带动力的“北部都会中心”。
在湾区城市合力创新工作上,顺德也将有系列“动作”。如报告中提到,顺德将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探索在横琴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中心,主动对接广深港澳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另外,顺德将深化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省市区共建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和临港经济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更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