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翰墨飘香”展里看粤皖文化携手

128件/套文房四宝 不少是首次展出

宋代“端砚”铭款端砚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10月28日,粤皖两地文物珍品携手——于南越王博物院展出的“翰墨飘香——文房四宝专题展”中,疑似南越王室使用的石砚、广州出土的唐代端州老坑端砚、最早出现“端砚”二字铭文的宋砚等,与来自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院的“蕉叶歙砚”“木管抓笔”“玉版宣”“棉花图墨模”等联袂展出,展现中华郁郁文华。

  本次展览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呈现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房之美。展期至2022年1月5日。

  南越王博物院院方介绍,此次展览展品涵盖了安徽文房四宝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以及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珍贵文物共128件/套,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房用具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两千多年前的墨丸仍可使用

  记者了解到,广州地区考古出土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房珍品,其中就有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墨丸、石砚,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西汉南越国时期的木简和研石及研板、东晋青瓷砚、唐代端砚和宋代“端砚”款端砚等。

  早在殷墟的甲骨上已有墨书的文字,目前可见最早的墨出土于湖北江陵战国墓。早期人工墨主要成分多为松烟,制墨以实用为主,手捏成形,使用时将墨丸放置于砚石上,用砚石压磨,南越文王墓就出土了4000多粒墨丸,历经两千年,依然可以使用。考古学者曾尝试以之书写,发现墨色如新。

  宋代“端砚”首次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出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宋代“端砚”铭款端砚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端砚为诸砚之首,产于广东肇庆。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端砚为通体青灰岩石雕刻而成,石质细腻,仅存砚额和少部分砚池。砚额为圆弧形,正面刻祥云如意纹,纹饰内自右向左刻写“端砚”二字。砚身正面凿两个砚池,可惜残缺严重。这种双池砚又名“双履砚”,多为官府用砚,以分别研磨墨、朱二色以书写或批注公文。据文献资料记载,端砚在唐代已广泛使用,但多以“端州石砚”“端溪紫石砚”等指代,直到宋代才名“端砚”。这件石砚虽残缺严重,但却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且明确刻写有“端砚”二字的端砚实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表示,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的各时期砚台约有四五十件,类型多,时间长,一直延伸到明清时期。

  安徽博物院藏清代沈荃《行书临兰亭序》手卷以茧纸写就。茧纸起源于魏晋年间,是继承和发展了东汉蔡伦所用的“树肤”造纸法制成。纸质白细且有光泽,其上纤维交织如蚕茧丝,故名。此手卷是用整幅白薄茧纸书就,属于最上乘的一种御贡茧纸标本。

 
     标题导航
2022年冬奥会奖牌设计参考南越王墓出土同心圆纹玉璧~~~
“翰墨飘香”展里看粤皖文化携手~~~
新编粤剧《黛玉》上演~~~
~~~
~~~
~~~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聚焦区两会
   第A7版:聚焦区两会
   第A8版:聚焦区两会
   第A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深壹度·调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南越王博物院还有汉代最大玉璧
128件/套文房四宝 不少是首次展出
粤剧与文学经典的双重享受
做最好的自己
守时这点事
名家金句
秋末养生,还在担心虚不受补?名医教你如何根据体质食疗
图片新闻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