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滞销瓜果变身“香饽饽”

乡村振兴干部开启“带货”模式

工作队员们在盘点群众收获的瓜果。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李思番、吴慧、邓群英摄影报道)村民辛辛苦苦忙活了几个月,眼见丰收在望,却面临要么烂在田里,要么只能亏本处理的困境。

  “董队长,我们村四五户村民家里有5000多斤冬瓜和南瓜,现在卖不出去,再不卖掉,就要烂家里了,这可怎么办呀?”南雄市百顺镇邓洞村党支部书记谭福亮着急地说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董江桥细细一听才知道,这回真是遇到难事了。

  邓洞村距离南雄城区67公里,沿途都是山路,交通很不便利,种瓜果的农户基本都是老人。5000多斤的冬瓜、南瓜,靠散卖零售短时间内根本就卖不出去,何况现在天气寒冷,让老人们自己拉出城去卖也不现实。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工作队马上认真研究。百顺常住人口少,很多村民会种菜自给自足,市场需求小,5000多斤冬瓜、南瓜放在百顺圩镇销售肯定不行。“内销”是行不通了,只能往“外销”上想办法。

  工作队将5000斤瓜果拉到城区

  明确目标后,工作队兵分两路立即行动起来,一组负责联系超市、收购商、餐饮店等,寻找买家;一组负责联系车辆下村入户收集瓜果。当得知包车入村装运费用太高后,工作队一合计,“咱工作队有6个人、5辆车,大伙合力拉5000斤瓜果到城区应该不成问题。”

  工作队说干就干,联系到了收购商。10月18日一早,5辆车齐刷刷开进了邓洞村村委会,既当“搬运工”又当“运输队”,将5000多斤冬瓜和南瓜全部装车运到了城区,顺利地送到了收购方手中。

  10月19日,工作队再次来到邓洞村村委会,将销售款全数交到谭支书手中。正准备离开之际,几个村民立马围了上来,原来是农户们感激工作队帮忙销售。“还好有你们给我们‘带货’,原本以为我们的瓜果卖不出去要烂在田里,没想到竟然成了‘香饽饽’全部卖出去了!”村民们连声道谢。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7月入驻以来,百顺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坚持“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三个月以来,工作队员四处奔跑帮村民“带货”已是干部们的工作常态。截至目前,工作队累计为村民、合作社销售土鸡、土鸭1000余只,销售农家米、小黄姜等10000余斤,销售瓜果5000余斤,累计为村民增收近15万元,激发了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致富的信心。

 
     标题导航
广东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首个国家级平台~~~
滞销瓜果变身“香饽饽”~~~
~~~展示穗梅对口帮扶成果
~~~
~~~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聚焦区两会
   第A7版:聚焦区两会
   第A8版:聚焦区两会
   第A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深壹度·调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梅州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
乡村振兴干部开启“带货”模式
广梅产业园35家企业亮相广州博览会
横琴“人才服务日”实招助企揽才
江门营业执照实现“10省通办”
《广州日报》大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