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加快”成报告高频词

荔枝湾
白鹅潭商务区聚龙湾片区
位于永庆坊二期的钟书阁书店
扫码看广州市各区两会专题

  未来五年,荔湾区将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佛融合试验区、岭南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把荔湾建设成为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10月26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代理区长谭明鹤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荔湾居民五年来感知的变化,都可以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印证。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6年初,位于荔湾西关老城区的永庆坊一期项目启动公开招标,拉开华丽转身的序幕。从冷清萧条的老旧街区到广州人气文化地标,永庆坊五年来的变化,是荔湾区“十三五”期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之一。

  过去五年,是荔湾奋发进取的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年来,荔湾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累计完成1633.65亿元,年均增长2.8%;累计落地项目237个,其中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6个;市场主体13.23万户,年均增长9.8%。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6年6.02亿元增至2019年12.74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8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升至48.1%,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的区位优势,荔湾还是广州唯一拥有“一江两岸、百里河涌”,唯一拥有珠江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的城区。珠江、荔枝湾、白鹅潭、花地河……大大小小的水网,在荔湾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叙事里,变成了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等发展关键词。

  产业平台建设显著加快

  五年来,荔湾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显著加快。荔湾积极参与“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 “荔湾-南海”试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白鹅潭商务区已成功出让地块25个,引入重点产业项目6个;海龙围科创区建设加快,引入的13个优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中10个已开工;岭南文化中心区形象凸显,省“三馆合一”项目落地建设,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成为岭南文化新地标,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泮塘五约微改造纳入国家试点。新增省、市重点项目74个,区重点项目243个,总投资2778亿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新三板华南基地等一批项目进驻并投入使用。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荔湾正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五年来,荔湾区完成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打造出多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典型范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持续优化,新建道路16公里,品质提升23公里。城市有机更新稳妥实施,8条已批城中村改造和12条待批城中村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竣工。

  2016-2020年荔湾民生支出合计42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7.7%,比上五年增长75.1%,这是民生福祉改善的有力支撑。五年来,荔湾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6万个、新增就业人数16.2万人。

  建设文化厚重、宜居宜业现代化中心城区

  锚定目标,荔湾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五年累计完成超25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就业8万人。

  在区域发展的逻辑中,速度也是抓住机遇的关键。报告中,“加速”成为未来荔湾重点工作的高频词。

  加快建设三大发展平台

  加快建设三大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白鹅潭商务区,分步实施区域内超100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有序铺开核心区、聚龙湾、塞坝口、广船、东沙等片区土地整备和开发,加快推进10、11、22、28号轨道交通沿线征拆及周边TOD综合开发;逐步引入一批产业链、价值链顶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紧盯在建重点项目,力争2022年2月前省“三馆合一”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启动医药港幸福湾地块建设,2022年底前鹅潭一号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广船一期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把大坦沙岛打造成为健康生态岛、最美江心岛;积极稳妥推进聚龙湾启动区建设,分期实施区域有机更新,率先打造全周期管理示范区。

  高品质打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加快建设特色商圈,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魅力“夜荔湾”品牌,培育做强白鹅潭世界级商圈,提质扩容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岭南特色商圈,打造荔枝湾粤菜美食街区;在永庆坊、上下九等片区引入各类潮流时尚和新型消费品牌门店。

  高质量开发海龙围科创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数字创意、文化休闲、绿色建筑与设计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菊树地块、龙溪大道南地块等科创区二期用地控规调整和收储;力争三年内起步区成势见效,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五年内全面建成运营,建成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发展平台。

  加快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新增新型研发机构4个,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特色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土地储备、产业招商、土地出让无缝对接。力争五年签约项目350个、注册(落地)项目325个、协议投资额1500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1500亿元。

  加快建设广佛融合试验区。加强广佛两地在科技金融、创业投资、创新平台、产业协同方面的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广佛湾”。

  五年内完成14个旧街区保护改造项目

  加快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以“绣花”功夫推进老城保护和活化利用,五年内完成14个旧街区保护改造项目,依法有序推进已获批8条城中村改造,一体推进花地河沿岸和茶叶市场片区适度改造,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路径。

  确保每年荔湾区牵头的市“攻城拔寨”项目和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项目建设,推进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如意坊隧道、如意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等续建项目如期完工,推动白鹅潭大道、沙面西桥、广佛同心桥、南漖隧道、花地大道中南延线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如意大桥东桥、浣花路西延线、芳村大道西侧规划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废弃铁路改建,打通交通“微循环”,力争路网密度从4.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6公里/平方公里。

 
     标题导航
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从化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聚焦区两会
   第A7版:聚焦区两会
   第A8版:聚焦区两会
   第A9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深壹度·调查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健康周刊
   第A15版:健康有约
   第A16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加快”成报告高频词
奋力建设“两区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