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民
实干护安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胡荧彬摄影报道)独门“反诈神器”利用大数据,瞬间锁定千里之外的诈骗嫌疑人;“警家校”让每一名家长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还成为全国推广的“佛山经验”;“你举报我行动”让市民动动手指便能解决身边烦心事,及时回应民生诉求……昨日,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结果相继出炉,佛山禅城公安闯进决赛后激烈角逐,频频传来捷报,参赛的“警家校”护畅护安模式和“打电诈模型”两大“创新创效类”项目斩获一等奖,“你举报我行动”警务模式获得“服务群众类”项目二等奖。
今年来,佛山禅城公安以党建引领促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夯实党建基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民生警务”结出硕果。“打防管控建服”等系列创新民生警务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助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高效提升。
“反诈神器” 以大数据千里锁定骗子
众所周知,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多样化、手段隐蔽化、技术科技化等原因,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造成极大困难和挑战。为此,佛山禅城公安探索研发出的“打电诈模型”。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警方现有的大数据,通过现有线索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去搜索比对,最终快速锁定嫌疑目标。
“在海量的资金账号和身份信息中,能够发现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的几率是1/1500左右,这样的几率用人工解决非常困难。”禅城公安反诈民警表示,通过“打电诈模型”的应用,能将这1/1500的几率变成100%破案,一些身处千里之外、长期作案的诈骗嫌疑人,在“打电诈模型”下都将原形毕露。
“原来办理电信诈骗案件,我们要翻查海量的线索,案件还涉及天南海北,不仅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还面临线索中断的可能,办案成本高、效能低。”民警介绍,运用大数据运算取代人工研判,实现了“数据对付数据”的本质变革。模型启用至今,禅城公安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效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守住更多百姓的“钱袋子”。
“警家校” 全国推广的“佛山经验”
长期以来,“开学堵”“上学堵”“放学堵”是困扰城市的老大难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平安顺畅出行的热切期盼,禅城公安创新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治理理念,在全国首创“警家校”护畅护安模式,用“小办法”解决了“大难题”。
交警、家长、老师组成护畅队伍,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开展道路交通疏导和治安秩序管控,大大提高了校园周边交通、治安环境。驾车家长不用熄火停车,“秒”过“护畅区”,接送孩子所花时间平均减少15分钟,车辆平均通行率提升33%至65%,家长满意率超90%。孩子安全系数大幅提升,真正为孩子上学最后100米构筑安全堡垒,实现“校园安全、学校放心、家长满意、交通顺畅、社会认可”五大目标。
如今,“警家校”护畅护安模式从第一批18间小学试点,发展至80间学校,每天有近千名家长,每年有超过15万人次群众与交警一道护畅护学。这支由公安交警统筹主导、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小队伍”,打开了社会共治新局面。
由于成效明显,“警家校”不但成为禅城区政府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办好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还获省公安厅评为“我为交管工作献一策”最佳金点子,作为蓝本在全省推广落实,公安部3次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向全国推广。“警家校”经过禅城公安5年来的不懈实践,为全国贡献了创新共建共治共享交通治理的“佛山经验”。
“你举报我行动” 让民意变成满意
僵尸车霸位、违停车堵路、非法改装、飙车扰民……众多涉及公安业务的民生举报与诉求如何迅速有效办结?2021年,佛山禅城公安深度结合“禅城公安”融媒矩阵,创新推出“你举报我行动”警务模式,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矩阵,只要群众有涉交通、治安、消防、纠纷、求助、建议6类民情线索,佛山禅城公安24小时收集,并迅速部署相关整治和服务行动。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警方鼓励群众以图片、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最便捷的方式参与互动交流,顶层设计了“线上收集、线下行动、巩固成效”的工作闭环,让社情民意和举报线索有序高效流转和办结,形成“全警种上下联动、跨部门横向贯通、全社会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你举报我行动”实打实地解决涉公安业务6类民生诉求,为群众恢复被占停车位450多个,优化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336个,整治机动车违法停放严重路段和区域39个,疏通小区消防应急通道43条;组织210多场安全隐患清零行动,清除交通、消防和治安安全隐患620多处;根据群众举报侦破涉偷盗、制假售假、污染环境等民生案件120多宗;组织开展了230多场“订单式”的防范宣传服务,顺应民意组建“防溺水服务队”,实现暑期青少年“零溺水”成效,切实将民意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