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创新文化发展模式 优化文化发展格局 打造城市专属文化品牌

海丝文化千年 吟唱花城花语

市民于假期来到广州图书馆看书。
永庆坊改造后成了网红打卡地。
市民于文交会现场体验VR数字装备。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

  广州模式

  名城广州,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这“四地”表述提纲挈领地描摹出了广州文化的总体形象。今天的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实施市委“1+1+4”工作举措,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城市文化品牌,努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呈现出城市文明不断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的良好态势。

  创新文化发展模式,优化文化发展格局,是城市文化动态演进的必由之路,是文化与社会共振,与民众需求呼应的必然结果,更是一座大都市在文化建设上的责任担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廖雪明

  广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424处。

  广州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广州目前共普查出红色旅游资源619项,其中物质遗存类526项、人文活动类93项。

  在去年的文交会上,广州在全国率先举行了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签约11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合同金额达182亿元。

  红棉树下,走过一代代广州人

  广州是一座以“英雄花”为市花的城市。每年春季,广州满城红棉绽放,如漫卷的红旗。

  十年前,摄影师吴吕明搬到了与广州农讲所旧址一墙之隔的芳草街。农讲所院中,有一株巨大的红棉树。十年来,他看到农讲所进行了全面的维修翻新、林木保育,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在这红棉树下走过,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新党员热血宣誓入党的景象经常可见。到农讲所打卡成为潮流。”

  他也拍下了许多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在农讲所的红墙下、绿荫中,留下靓丽的身影,以及那些稚气未脱,戴着大大的“学士帽”来参加“开笔礼”的孩子们。

  “英雄”是广州的一块城市文化品牌。广州的红色资源、近代革命资源极为丰富,作为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城市,目前共普查出红色旅游资源619项,其中物质遗存类526项、人文活动类93项,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提供了“广州经验”。这些资源分布普遍,形态多样,如何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开发出成体系、上规模、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正是这几年广州的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们,孜孜以求的事情。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完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场馆改造提升,成为全省和全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场馆。全市共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5个,纳入统计的16个红色旅游景区年均接待超过3000万人次。

  广州的“英雄”主题表达,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建党百年大型原创组歌《我笃信你》、电影《中国医生》、杂技剧《化·蝶》、芭蕾舞剧《旗帜》等一批精品剧目亮相;举办百年风华·时代画卷——广州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展,以经典名家之作谱写红色史诗;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舞剧《到那时》、粤剧《山乡风云》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1000余场(次)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全面展示了广州“英雄”城市底色。

  这些耀眼的数字,这些做细做实的工作,散作满天星斗,飞入广州的寻常百姓家,化成人们的情感记忆。

  不久前,广州市文广旅局新组建了革命文物处,并持续开展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建档,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举办红色教育“五进”和“不忘初心、红色之旅”活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文化遗产游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红色旅游案例也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可以想见,未来广州的革命文物管理、规划、推广、研究,会有更多的新亮点。

  永庆坊里,传统与当代交织

  正在新疆美术馆举行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广东展区,一眼望去,就是微缩版的“永庆坊”。

  在这条“永庆坊骑楼街”上,5个广东代表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广绣、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剪纸、佛山彩灯——各自开了特色门店,赵伟斌、谭展鹏、周承杰等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店主”在各自的“店铺”内展示其独特技艺,展现广东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永庆坊是极富人文底蕴的西关老街区,西关大屋的集萃地,也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的诞生地。从2020年8月“开街”以来,位于曾经的“百货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贸聚焉”之地的这里,因着广绣、广彩、珐琅、牙雕、醒狮、古琴、榄雕、箫笛等的集凑,已日渐生长成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圈,冒出众多新业态。9月26日,UCCA Lab的华南首展就选择了这里,何为、崔小清、Noise Temple三组艺术家与醒狮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等携手,以涉及装置、新媒体以及声音艺术等多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广州珐琅、广州榄雕、广东醒狮和岭南古琴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你可以走进醒狮的狮头里,拉动绳子体验舞狮;也可以走进迷宫,在聚光灯下细细观看榄雕……作为曾以“广作”享誉世界的广州,今天通过“非遗+旅游”“非遗+商业”“非遗+文创”等新模式,正在让古老的文化财富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一江两岸三带”“城市传统中轴线”“城市新中轴线”建设效果显著,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荔枝湾涌景观带等文化景观建设不断完善。花城广场、广州新图书馆、海心沙、广州大剧院等建筑集群的岭南文化内涵不断充实,形成了若干具有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群。“十三五”期间又新建成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等社会民生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广州科学馆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围绕广州塔南广场形成“岭南文化广场”,在珠江南岸再添一个新的“城市客厅”。

  广州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是世界以城市命名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图书馆,各项服务指标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广州大剧院跻身“世界十大歌剧院”,每年上演各类演出近400场。省级重大标志性工程“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落户广州……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指出,近年来,广州岭南文化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越来越完善。

  海丝路上,跃动着岭南“花语”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等主办发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广东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王墓”从321个候选项目中突围而出,成功入选。

  广州近年来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文物修缮、研究、监管和考古调查勘探,并对历史建筑的修缮、非遗保护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等给予资金扶持。2016年至2020年4月,广州市级财政已安排落实2.3亿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补助631个文物保护、修缮、保养项目,其中补助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项目205个,补助经费0.74亿元,补助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项目426个,补助经费0.99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至4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424处。历史文化街区 26片、历史风貌区19片、历史建筑817处。中山六路、广雅中学、陂头岭、金兰寺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丰厚。

  广州完成了面向2035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实现历史文化遗存管理有章可循;扎实开展恩宁路、北京路、新河浦等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形成了可展示可借鉴的“广州经验”。

  南越国宫署、南越王墓两处大遗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先秦,开辟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通过凝固在文物和史迹中的记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依然焕发生机,讲述着交流互鉴的海洋文明史。2018年,由广州、南京、宁波共同发起,各海丝申遗城市携手成立了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并签署了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章程。截至目前,已有广州、宁波、南京、漳州、澳门、长沙等26个城市加入联盟。在西太平洋的漫长海岸线上,一个个港口城市连接成线,所连接的区域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区,集中展示了历史上黄渤海、长江流域、东海及台湾海峡、南海及珠江流域等区域连结中国广阔的内陆腹地,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活跃交流的航海实践,见证了人类依托海洋,通过各港口城市建立起全球性商贸、文化、技术、人员交流网络的辉煌历程。

  广州充分发挥海丝申遗联盟牵头城市作用,实施海丝申遗三年行动计划,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海丝学术会议,举办海丝主题展览,打造“丝路花语”文化品牌,基本完成南海神庙、光孝寺等本市海丝史迹点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广州正推动建立和完善南海(含北部湾及珠江流域)区域合作机制。而将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两大主题馆合并为“南越王博物院”,无疑将进一步加强海丝的相关研究和推广力度。

  创新途中,践行敢为人先的精神

  “文化创新的本质是开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席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广州文化开放的特质由来已久。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其凝聚和体现着广州开放、包容、务实和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从2017开始每年一届的“广州文交会”已成为“最广州”的文化名片。2020广州文交会期间,亚洲游戏与电子竞技发展论坛、广州TTG电竞明星邀请赛、国际儿童电影展、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电影节、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等一系列数字娱乐产业和电影产业活动轮番登场,让市民群众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也是在这次文交会上,广州在全国率先举行了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签约11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合同金额达182亿元,数字内容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2021年,广州文交会正在积极筹备,提升由市政府主办,进一步创新办会模式,扩大办会规模,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交易盛会。

  除了“文交会”,广州还有“演交会”。广州演艺交易会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国内同类演出交易会前列。2020年,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剧院、近百家演出经纪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

  供给方式的创新,正在大幅提升广州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广州用科技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与现代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扶持天河湿地文化角等16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展示项目,“广州文旅融合平台”建成运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南国都市频道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免费超高清电视频道。

  在基础文化服务方面,广州一方面强化标准化建设,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合办公共图书馆9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29个,还建成了创意文化+艺术展览新型文化空间194个、“粤书吧”7个、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中心11个,有效拓展了公共文化供给体系。

 
     标题导航
广州创新文化发展模式 优化文化发展格局 打造城市专属文化品牌~~~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出新出彩广州答卷·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第A3版:出新出彩广州答卷·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第A4版:出新出彩广州答卷·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第A5版:出新出彩广州答卷·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第A6版:评论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身边纸
   第A12版:经济
   第A13版:深壹度·调查
   第A14版:教育周刊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湾区·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ZSA13版:中山新闻
海丝文化千年 吟唱花城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