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
老城不老,其命维新。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三年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牢记嘱托、不负使命,焕发出了崭新的活力;三年来,广州这座不老商都风雨兼程、日日争新,绽放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
广州这三年,我们都是见证者。
一次次看得见的更新迭代,让城市更加鲜活生猛——一条条老街、一座座老建筑“活”了,点亮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了,打通了这座城市的枢纽;珠水更清了,云山更绿了,碧道里程更长了,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诗意……
一件件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百姓更觉幸福安心——老人们有了自己的长者食堂,老城区的旧楼加装了电梯;医院的全国重点专科增多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了;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增加了,书店多了也更美了,博物馆里的展览更丰富了……
一个个抓得实的创新举措,让企业更添创新动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构建了新的发展格局;营商环境改革走进4.0阶段,解决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为千年商都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城之大:
大在敢担当、高能级、重民生
广州很老,沧海桑田,历时2200多年;广州很宽,总面积达7434平方公里;广州人很多,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
在全国范围内,广州早已跻身“超一线大城市”序列;在世界范围内,Alpha级别世界一线大城市的榜单上,广州同样也“拥有姓名”。
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样子。
究竟怎样才是一座大城市应有之模样呢?
大城之大,大在敢担当。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省会大城,这三年来,广州从未曾忘却一座大城市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越是关键时期,越是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
面对疫情“大考”,这个城市先后派出14批医疗队、14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面对境外输入病例压力,这个城市倾尽全力,坚守“南大门”,自去年2月至今年6月,承接入境航班逾3000班,转运旅客超过60万名……
为探索老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个城市心怀“国之大者”,不遗余力,全力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为吸引更多港澳青年融入祖国建设,这个城市郑重承诺,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领域,港澳青年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近400个创业项目,吸引了3000多名港澳青年跨越山海,来穗逐梦……
大城之大,大在高能级。
作为一个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大城,这三年来,广州从未曾失却一座大城市应有的能级与胸怀,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
这个城市拥有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12小时全球航空交通圈,四通八达,连通世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凡心向往之,皆能亲至;
这个城市拥有了超级强大的“朋友圈”,去年12月首次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迄今拥有国际友城近100个、友好港口53个、外国驻穗总领馆66家;
这个城市拥有了无数共谋发展的“小伙伴”,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广湛合作全方位提速,广佛同城化迈向全域,广清一体化驶入现实……
大城之大,大在重民生。
作为一个将“以民为本”视为城市治理核心导向的民生大城,这三年来,广州从未曾缺少一座大城市应有的柔软和温度,城市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政府亲民便民,周到贴心;百姓安居乐业,达观知礼。
这个城市在“十三五”期间增加了公办基础教育学校327所,提供学位32.34万个,市属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实现了11个区全覆盖;这里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82所高校拥有在校大学生131万,居全国第一……
(下转7版)
相关报道
见2~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