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使用监管办法》印发,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共有产权住房承购人及共同居住人可以将户籍迁入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
中国的户籍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密切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关于户籍的政策变动,都会引发极大关注。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快、公共服务质量好、发展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可是,落户难一直是个客观存在。许多人在大城市里居住就业多年,但因为无法落户,始终不能在城市扎根。正因为这样,广州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可以落户的消息传来,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不得不说,作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的超大城市,广州此举的确有魄力。
我国城市的落户政策大多与住房相关,只有买房才能落户,而大城市的房价高企,是造成许多人无法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在大城市扎根就更难了。因为无法落户,孩子没办法上学,只好放在老家让老人带,客观上造成了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享受当地医保,也加重了外来人口的生活负担。
广州早在2017年就在全国率先推出“租售同权”,出台措施全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并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这对于解决住房难题,增加外来人员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广州对于人才的吸引大有裨益。事实上,这也是与国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的大方向同向而行。
但是,在现实推进中,教育等公共资源本就具有稀缺性,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租房者的加入,更加剧了优质学位的竞争,如何平衡买房者与租房者的权益?如何真正保障“租购同权”落到实处,仍是当前政策短时间无法解决的现实难题。长期来看,只有财政持续增加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使社会公共资源更趋均等化,才能从根本上淡化户籍的重要性。
广州公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可入户,相对“租售同权”又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是循序渐进的务实之举。广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由此可见,公租房与共有产权住房在广州的保障性住房中,比例并不算大。优先解决他们的入户问题后,再逐步扩大,最终实现让更多新广州人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