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DGA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接受左眼白内障手术 视力正在逐渐恢复

“一切皆为‘白衣丹心’所赐”

    杨宝霖先生的视力正在逐渐恢复,他又能工作、写字了。
杨先生在光明眼科医院检查眼睛。
“白衣丹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今年虚岁86岁,耄耋之年的他在莞城街道博厦社区一栋简陋的老宅内,夜以继日,吸着氧气伏案工作。

  而在与时间漫长的战斗中,他始终抱着病躯:双耳失聪,右眼因青光眼失明,左眼患有严重白内障。从三年前开始,他的左眼也渐渐模糊,这两个月,用几个放大镜都看不清字。

  今年10月7日,杨宝霖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10月9日上午出院回家;10月10日,水肿渐消、视力增强。近日,能拿着毛笔、圆珠笔重新写字,杨宝霖欣喜异常,谓“此为‘白衣丹心’所赐!”

  “眼力一天天变差”

  杨先生一早就知道左眼视力差是因为白内障,但对手术他顾虑甚多。“万一手术不佳,变成双目失明,那我……”左眼是他和世界唯一的交流通道,如果左眼也失明,这对于他来说将是致命打击。

  9月18日,中秋假期前一天,记者去他家探望时,他表示:“最近眼力一天天变差,报纸已看不得了……”即便如此,杨先生最记挂的还是整理和一代词宗唐圭璋先生的来往书信。

  记者了解到白内障手术风险并不大,甚至有100岁老人做白内障手术的,于是建议杨先生去找眼科专家看看。

  早年,杨先生因右眼眼疾曾去光明眼科医院看过,但因就诊时已经太晚,视力无法挽回。现在听说白内障手术风险并不大,便答应择日前去检查。

  那天,除了视力,杨先生身体整体状况其实比之前好很多。他说,这是因为不久前,他的学生、东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国华带着名医何世东等人,到家里上门为他诊治,调理了一番,“服其药、效果好。”

  带着“笔谈本”就医

  按照约定,9月22日上午,杨先生到光明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杨先生带着两个“笔谈本”到医院,“老朽双耳失聪,怕医生有所垂询,老朽必然听不到,不能回答,故先将病情略陈于下。”杨先生在笔谈本上写明了自己眼睛的问题,“有如手电筒,用稍久,电力不够,其光渐暗。”

  杨先生仍然有些担忧,“自知白内障严重,能否请专家另想办法,不手术也能治得左眼好一些?如果做手术,有把握吗?”

  光明眼科医院医疗部主任刘永民博士说,“可暂时先用些药物,但稍过一段时间还是必须手术。”记者询问清楚,用笔转述:左眼白内障若不手术,有可能导致青光眼而失明。杨先生看清楚了,“那就手术!”

  医疗专家关心杨先生病情

  在光明眼科医院检查时,因为散瞳的原因,杨先生的视力明显好于往常。当天中午回到家,杨先生逢人就说自己的视力回到两年前了,又能看书写字了。然而,睡完午觉醒来,视力又跟之前一样模糊了。

  原定9月25日手术,杨先生又有些犹豫了。9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先生家,他提出,“有没有办法治疗一次让我的眼睛跟散瞳后那样看得清楚,保持十天左右。能这样就不手术,我定期去医院做这样的治疗也行。”记者当即致电光明眼科医院,得到的答复为:“没有这样的技术,必须手术!”

  记者随后又将杨先生在光明眼科的各种检查结果发给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知名眼科专家刘斐,“杨先生左眼必须做白内障手术,不然有继发青光眼的风险。”

  记者将杨先生的检查结果也发给了东莞市“最美医生”、东华医院院长助理、眼科专家杜绍林博士,他细细看完后说:“必须手术,白内障手术非常成熟,86岁的年龄不是问题,检查没有禁忌证就可以手术。”

  东莞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张若愚是杨先生的学生,一直非常关心杨先生。记者也将检查结果发给他,9月24日晚,他赶到杨先生家,劝说杨先生下定决心,“这个手术放到我们医院做!”

  经过协商,手术时间定在10月7日。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度重视,专门请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位教授来主刀。中午12时46分,张若愚给记者发来杨先生术后回到病房的照片,“手术完成,非常成功!”

  住院期间,杨先生的外甥苏志诚一直陪护在左右。他说,杨先生手术前、住院期间都很好,医护人员都非常用心地照顾,令他很感动。

  10月9月上午,杨先生出院。10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先生家探望。东莞中学老师袁志强说,东莞中学老校长叶淦培、老同事邓显宗、杨章达等人来探望杨先生刚离开。老校长叶淦培叮嘱,“长命功夫长命做,休养一下再工作。”

  记者问杨先生手术时紧张不,他说:“不紧张,相信医生!”他先是用毛笔写字,字稍大,不用放大镜即可看清;后来还用圆珠笔写字。他指着圆珠笔说:“现在能用此笔写字,可见视力大有改观,这就增强了视力恢复的信心。”

  待眼部水肿完全消退,视力会越来越好,又能用眼看书、写字、工作,“这一切皆为‘白衣丹心’所赐啊!”杨先生对医护人员充满感激。杨先生提笔写下“白衣丹心”,本报摄影记者石忠情将此四字刻成了章。

  为学术研究穷尽所有

  杨先生这一辈子,教书育人之余,为弘扬东莞文化、做好学术研究穷尽所有。为他赢得广泛赞誉的《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一书,用了19年,“囊为之空,身心交瘁”。

  9月22日,在光明眼科医院做完检查,中午吃饭时,看着次子杨棣新忙碌的样子,杨先生回忆,在华农教书时每月工资只有100元,一半给读大学的长子做生活费,剩下一半一些拿来买书,一些带回东莞给妻子,“当时杨棣新高中毕业要考大学,家里钱不够,养不起,我连志愿都没有让他填!”杨棣新说,“我当时做技工、学做模具也挺好。”

  看着父亲老弱不堪却仍坚持工作的样子,杨棣新说,“如果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会为他点赞;但他是我父亲,我就不希望他这么辛苦,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要享受一下生活!”

 
     标题导航
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接受左眼白内障手术 视力正在逐渐恢复~~~
东莞疫苗接种工作者面对千难万险不畏惧、不退缩~~~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聚焦第130届广交会
   第A6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南粤回响
   第A7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广州答卷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旅游
   第A15版:生活·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追热点
“一切皆为‘白衣丹心’所赐”
“苗”准防控 “种”志成城
东莞公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