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银幕后的冰雪长津湖

《长津湖》电影海报(图源:视觉中国)
电影《长津湖》剧照 (图源:官方微博)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展现的长津湖战役场景。(受访者提供)

  截至10月10日,上映11天的电影《长津湖》热度不减,总票房已突破40亿元。

  那么,这部电影是如何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的?这个集结了16个导演组、80多家全球特效公司、7000多名前期工作人员,以及群演7万人次的主旋律电影又是如何克服疫情和寒冷等困难完成制作的?当年战场上的真实场景又是如何的?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查询了多方资料,并采访了电影幕后工作人员以及抗美援朝纪念馆工作人员,以还原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和电影拍摄中的更多细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 张丹

  电影幕后概念设计:

  “重温历史就是为了感悟当下”

  今年,95后的邓展鸿参与了两部电影的幕后美术概念设计,一部是《中国医生》,另一部则是最近热映的《长津湖》。在前期筹备中,他看了不少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资料和新闻。在采访时他突然感慨:“抗美援朝期间是敌强我弱,志愿军经历的是一场高度‘不对称’战争,而重温历史就是为了感悟当下。在当下,再现一段铮铮傲骨的历史,鼓励我辈继续前行,这本就意义非凡。”

  “最大困难是时间和天气”

  为还原长津湖战役,博纳早在两三年前便开始筹备。2019年底,导演刘伟强率团队前往丹东市进行拍摄,但随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拍摄计划被打乱,而刘伟强也因筹备《中国医生》退出了剧组;在经历9个月剧组的重新筹备和剧本打磨之后,直至2020年底,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剧组才得以重新陆续开机。随后三位导演率领三组人马、历时6个月辗转多地拍摄。

  “我们最开始剧组名叫《冰雪长津湖》,因此离不开冰和雪。拍摄场地是在山上,当时我刚去剧组时,气温最低达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由于拍摄过程中下雪机会不多,大多数时候是人工造雪。因此一旦下雪了,为了保证雪的厚度一致,场景美术的工作人员就会非常辛苦。”邓展鸿透露,由于大部分都是夜戏,当时同事们经常要从下午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五时许,“如果碰到雨天则更辛苦,山上到处就都会变成泥泞,踩进去泥水深至脚踝,不仅走路累,拍起打戏来更加麻烦。”

  导演林超贤也透露,拍《长津湖》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时间和天气。“我们面临着各种突如其来的强风暴雪,很多布置好的景会在沙尘暴面前一下灰飞烟灭。”

  严寒的天气下,不少穿着冬衣的演员出现了冻伤。“当时演员们穿得虽然单薄,但都是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棉衣,因此更加难以想象,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穿着薄冬衣作战的。” 邓展鸿感叹道。

  “一个很拼的剧组”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很拼的剧组。

  尽管受制于环境,现场不少基础设施配备跟不上,但为了完成理想中的动作戏,导演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控却格外严格:比如乱石滩那场戏是《长津湖》的第一个小高潮,面对敌军侦察机的空袭扫射,战士们只得一动不动地躺在干涸的河道石头间,为了能够完成“一镜到底”,林超贤导演利用不同的机器和镜头,加上将近10个月的特效才制作完成;在村庄戏中,演员吴京曾用一名敌军的身体压住手榴弹,其间有一个两三秒的跳跃动作,由于没有现场专用吊威亚的杠杆,剧组直接借来挖掘机,用挖掘机做支点,通过人工拉威亚的方式,拍了将近两三个小时;此外还有一幕演员易洋千玺在枪林弹雨中奔跑的戏,短短不到十米的距离,演员需要穿越超过50个的爆破点……

  “并且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三位导演以及剧组里不少上了年纪的资深电影人依然坚持跟着我们这些年轻人‘翻山越岭’‘熬通宵’,这种精神同样令人佩服。” 邓展鸿说。

  对比悬殊方显成功不易

  在《长津湖》拍摄过程中,一共采用了80多家特效公司,特效也是该剧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据此前林超贤导演透露,“美军仁川登陆”那场戏中,仅特效部分就制作了10多个月,“每个细节都要讨论好,比如轰炸的时间、光线测试等,必须要跟真实的鸭绿江轰炸时间没有很大冲突。”

  在《长津湖》剧组,邓展鸿也负责制作了一些美军部分的概念设计。“在这部剧中,我们花了很多笔墨和资金去展示美军军备的先进,比如从电影中看得到的,从海上下来的坦克、飞机弹药等。甚至包括服装上,美军普遍穿着过膝的军大衣、戴手套,穿靴子,而我们是单棉衣、单鞋;后续美军兴南港撤退时,被发现的遗弃的圣诞树、美军军营里的火鸡等食物,这些都说明他们对待这场战役的态度之轻蔑,而志愿军们参加这场战役却是抱着九死一生的决心。因此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建立在这样的差距之下,更显得尤为不易。”

  去年初,邓展鸿也参与过电影《中国医生》的幕后概念美术设计。在采访时,他突然感慨:“抗美援朝期间是敌强我弱,志愿军经历的是一场高度‘不对称’战争;而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我国展现出来的却是抗疫卓绝、敢于担当的大国风范。在《长津湖》中,我们需要刻画敌我军事力量上的悬殊差距,但是在《中国医生》里,我们不需要刻画这些,因为我们自己就已经成了强者。”

  “没有英雄的民族不可能向前”

  影片中让邓展鸿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吴京所饰演的伍千里手中始终握着的、写有“钢铁连”7连600多名战士名单的小册子,册子上写着将士们的出生年月、籍贯等个人信息,每当有战友牺牲,连长便会在名字上加一个框。

  据《长津湖》历史顾问、中国军旅作家王树增透露,这个本子是依据真实历史而设定的,“这个本子就是一个英雄谱,这个细节堪称是无价之宝。”王树增同样是军人出身,他说,英雄谱的意义对于民族来说,就是魂的所在:“民族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一样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能向前的,而一个没有英雄情结的人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们看《长津湖》忍不住落泪

  “这部电影其中的许多细节都与史实是一致的,尽管此前有些场景已经知道,但看到电影呈现时仍然会感动得落泪。”这是众多抗美援朝纪念馆工作人员在观影时的真实感受。“第二次战役东线的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面对的敌人是寒冷,寒冷比敌人的子弹更可怕。”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抗美援朝研究专家张校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紧急入朝”面临极寒天气

  据介绍,当年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三个困难:一个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和弹药不足;还有就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此外就是冬服紧张,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张校瑛介绍,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温度很低。第9兵团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当列车开进山海关时,原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列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第9兵团大部分将士穿着大檐帽、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到长津湖地区,以至于在冰天雪地中出现了大面积冻伤减员的情况。

  张校瑛感慨道,谁也没想到,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夜晚的时候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甚至有时候达到零下40摄氏度。这样极寒的恶劣天气,电影《长津湖》中也进行了呈现。

  被白雪覆盖的“丰碑”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宋阿毛”

  这是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几乎都会复述的一段话。写下这封绝笔信的宋阿毛,正是牺牲在冰雪中的一名志愿军战士。

  据介绍,宋阿毛是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1营6连的一名志愿军战士,在1950年11月28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后,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敌军陆战1师南逃。我军官兵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同武装到牙齿的敌军展开殊死较量。

  但当死鹰岭阻击战打响后,兄弟部队发现,固守在死鹰岭的6连官兵一直未开枪阻击,而敌军先头部队也不敢贸然行动。

  我军也派出一名参谋到死鹰岭高地调查原因——“6连的125名官兵一个个身穿单薄的夏季军装,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生前的战斗姿势。”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内,一片蓝色的现场还原的正是长津湖战役中的情景:萧萧的风声中,一片片白色的雪花飘飘荡荡落下,除了风雪,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被按下了“暂停”,寒冰旁的敌人正十分警戒地向前走去,而趴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始终保持着全神贯注的准备作战动作,在白雪的覆盖下一动不动。

  在长津湖战役中,这样的连队不止一个,而是三个,分别是第20军59师177团6连、第20军60师180团2连、第27军80师242团5连,连队整建制被冻成“永远的丰碑”,至死仍保持着战斗姿势。

  “每天都在被感动着”

  “我们的讲解员在观看《长津湖》时,电影中许多场景既熟悉又感动,忍不住就落下了眼泪。”抗美援朝纪念馆宣教科科长宋丽萍告诉记者,如今当讲解员们再次面对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游客时,讲解的过程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动。“国庆假期以来,我们每天都在被志愿军的事迹感动着。”

  宋丽萍表示,《长津湖》上映也引起了更多人关注抗美援朝战争,更多游客选择在假期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据介绍,抗美援朝纪念馆有20多位讲解员,国庆假期客流量大,每位讲解员每天至少要讲上七八场,平均每场讲解50分钟。她表示,尽管客流量大,但抗美援朝纪念馆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执行每日限流制度。

  “长津湖战役中的冻伤减员情况,是许多综合因素造成的。” 宋丽萍说,当年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志愿军冬服问题得到了解决。1951年10月,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来临之前,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备齐了当年的全部冬服。特别是东北地区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食品、炮弹、炸药等军需物资。

  “现实比电影更惨烈”

  此前,本报全媒体记者曾采访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幸存老兵之一、“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在战场上他失去了左眼和四肢,但他仍借助假肢以及顽强的毅力开创人生新篇章,带领家乡父老过上了好日子。昨日,朱彦夫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父亲年事已高,但得知电影播出后仍激动表示:“现实比电影更惨烈!这部电影较为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战况,对于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了解这场战役,激发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聚焦第130届广交会
   第A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理论周刊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区街
   第A14版:深壹度·特稿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银幕后的冰雪长津湖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