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图/钟宏连、东坑宣
过去5年,东坑镇生产总值从100.5亿元增长至179.3亿元,年均递增11.7%,并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如今,建设精致魅力新东坑的时间已然来临。今年8月,在中共东坑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东坑镇党委书记谭全河做报告时提出,未来五年,赋予“精致小镇、魅力东坑”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推动以更优良的城市品质内涵带动综合发展升级,加速内在“魅力气质”塑造,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战略
当前,对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松山湖功能区发展中心的东坑镇来说,机遇就在面前,深入参与区域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东坑镇委经过科学研判、深入思考、对标一流、系统谋划,提出在未来五年,赋予“精致小镇、魅力东坑”高质量发展新内涵,聚焦外在“精致形象”追求,全力推动以更优良的城市品质内涵带动综合发展升级,加速内在“魅力气质”塑造,侧重精当规划、精工打造、精准服务,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新活力,铸就由外而内、内外兼修的精致魅力新东坑。
同时,创新“一心引领、两极支撑、三轴联动、四片协同”的“一心两极三轴四片区”发展思路,全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坚定“一心引领”,实施中心区强心战略,围绕“轨道交通3号线东坑站TOD综合体、地标性文化综合体”等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有机更新,构筑“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发展布局;构建“两极支撑”,紧抓“地铁高速时代”发展机遇,推动轨道交通3号线东坑站点、莞番高速东坑段成为新一轮发展两大增长带动极;促进“三轴联动”,串联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两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战略性产业制造基地群“生产轴”,链接以中心区旧村更新单元为基点、东坑大道与东兴路商业居住圈为主线的中心宜居“生活轴”,辅以生态公园、美丽河涌、乡村人文共同描绘出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生态轴”,实现产业、商服、生态、乡村互联互融发展;推动“四片协同”,实施“南融北拓、东联西接”的城市空间布局。
聚焦“六大跃升工程”
锚定目标,未来可期。未来五年,东坑镇将在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精准招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空间重塑、交通路网改造等工作,聚焦“六大跃升工程”,奋力实现“六项更大突破”。
其中,东坑镇将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挖掘第三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出1家年产值超200亿元、2家年产值100亿~200亿元、3家年产值50亿-100亿元的龙头企业阵营,形成产值规模超700亿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落实每年工业投资保持30亿元以上,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力实现税收总额突破50亿元,经济发展效益走在全市前列。同时,充分利用功能区联合招商、资源共享、交通互联互通等政策优势,瞄准松山湖科学城最前沿最突出的新材料、信息、生命三大领域,推动企业主动对接科创资源,实现与松山湖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吸引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东坑镇将以轨道交通TOD综合体、莞番高速等大基础设施引领城市品质内涵提升,以东坑站TOD为核心,撬动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创新“商贸+”发展模式,围绕文化综合体建设、168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提升中心区交通、生活、商业、居住等功能形态,塑造现代化“城市会客厅”。
东坑镇在紧抓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民生福祉跃升工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该镇将建设更高水平教育强镇,按照“镇建市管”办学模式建设新普通高中,全面实现公办小学学位7020个、公办初中学位3000个、公办高中学位3000个的供给目标。打造“医疗服务圈”升级版,建成卫生强镇,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和救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