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万里、东城宣
东莞市东城街道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上半年,东城街道地区生产总值310.5亿元,同比增长10.6%,1~8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5亿元,同比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15.6%;各项税收总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17.7%;各项人民币存贷款总额3693.1亿元,同比增长10.9%。
当前,东城街道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抓紧年度最后一季度的黄金时间,助力东莞冲刺“万亿大考”。
着力新动能培育优质企业
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不遗余力地培育先进制造业,推动6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认定、2家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认定,另有38家企业已提交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评选申请,为加快街道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扶持引导小微企业升规壮大。建立健全“小升规”企业成长服务跟踪机制,形成街道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培育库,力促其全年工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协助其申报升规,力争全年新升规工业企业超过30家。
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和服务。通过“小围合”、挂图作战等工作机制,力促项目提速见效,共有重大项目31个,其中开工建设13个,预备项目18个,总投资约133.7亿元。
目前正申请增补新开工重大项目4个,总投资8.53亿元。1~8月,东城累计完成投资额13.6亿元,是原计划投资额(10.92亿元)的124.5%,完成全年任务目标(20.23亿元)的67.2%,较上月增加10.3个百分点。
全力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孵化上市企业5家、后备上市企业10家,今年上半年生益电子、博力威、达瑞电子等三家高科技企业上市,9月29日东莞农商行上市,截至目前,东城街道年内共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占全市上市企业二分之一强。其中,生益电子成为我国首例“A拆A”成功案例;达瑞电子成为创业板最高发行价新股,是东莞首发募集资金总额最高的企业;东莞农商行是东莞首家在港股上市的金融业企业。
着力拓空间拉开城市格局
一是全面推进黄旗南片区开发。构建“一带一轴一环”的城市格局,片区规划、香遇走廊、土地重构等项目扎实展开,打造全市城市中心组团新增长极。打造总投资约1.3亿元黄旗南麓文旅带,通过“一期主线贯通、二期连线成网”,沿线配套一批特色文化休闲功能节点。目前,一期“香遇走廊”已对公众开放,长约2.8公里;正推动咖啡屋、阳光书吧、博物馆等功能节点设施建设,有望春节前投入使用。
另外,通过开展片区规划设计、核心区整体土地权属重构等工作,加快打通中央科创绿轴建设进度;稳步推进同沙小环建设,目前,同沙小环碧道整体工程量已完成90%以上,水库浮桥方案正进行进一步优化。
二是以城市更新项目为推手。腾挪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牛山兴华工业园项目被列为全市首例工改M0试点项目,桑园第三工业区“工改产业”建设项目被列入市“拓空间”试点项目,项目有望引入先进的锂电池产业链。
三是以乡村振兴为发力点。以周屋为中心的东城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基本建成,项目总投资约1.395亿元,建成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约5.8平方公里,成为东莞乡村振兴的样板性项目。
着力环境整治实现精细化管理
持续深入生态治理,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4个市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7条黑臭水体已稳定达到消除黑臭,黄沙河同沙段打造成为全市首个海绵城市主题公园。推动东城所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完成7个社区的生活垃圾示范社区建设。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行VOCs环保管家管理模式,确保涉气企业达标排放,2020年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全面达到二级标准,蓝天保卫战年度考核全市排名第一。结合“排水管网一张图”试点工作,全面摸排辖区排水系统,推进截污管网全覆盖;全力推进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私人物业厂房等排水单体雨污分流改造,今年完成市下达任务目标的120%。
全面开展“行走东城”和“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加大城市“六乱”整治力度,加快推动绿化及灯光景观提升、“厕所革命”、窝棚整治等工作,上半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年度考核全市第二;8月份,年度洁净指数排名全市第六。
着力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民心工程
在教育扩容提质方面。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开新局的重要内容,实施东城教学提质“1+N”系列工作,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精神,扎实开展“双减”工作;加快教育扩容步伐,今年主抓东城虎英幼儿园新建项目和东城中学、东城实验中学、中心小学扩建项目,除东城实验中学扩建项目预计10月完工外,其余项目均已完工,新增优质教育学位2890个、学生床位1070个。
在解决病床位不足方面。重视补强医疗资源,统筹推进东城医院扩建工作,截至9月,东城医院病床位已增加至280张,争取年内实现走廊加床“清零”目标,解决群众住院难问题。
在解决停车位难找方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位不足的路段进行优化,拟定方案多途径解决车位短缺现象。1~9月,通过建设新停车场、优化路边划线等方式,实现增加2038个车位。通过城市更新增加公共空间配套设施,要求开发商在每个项目中预留充足的公共空间配建车位,前瞻性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在解决就业岗位匹配方面。今年以来,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031万余元,惠及5137余人(次);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线下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4000多个;已为480多家企业发布超过2350条招聘信息。9月份,开展“铜往东莞、就在云聘”2021东莞东城—铜仁万山人社劳务协作远程招聘会,切实促进万山籍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解决群众办事问题方面。通过创新多种政务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为方便群众办事,率先启动街道综合服务窗口建设,“一窗受理率”达100%,共推动900多项街道事项上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目前整栋政务服务中心大楼设有办事窗口129个,进驻单位达32个,共可办理各类业务多达900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