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天河区第十次党代会昨召开

天河争创高质量发展典范

繁华的广州新中轴线 图/通讯员天宣
    广州猎德涌碧道。

  昨日,广州市天河区第十次党代会开幕,天河区委书记陈加猛代表九届区委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天河区各项事业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五年来,天河经济质量效益大幅跃升,GDP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8年全市第一;新增就业人数34.3万人,新增优质公办学位超4万个……

  会议目标明确,政治性、辩证性、针对性、系统性地明确了未来五年天河的发展方向。未来,天河将以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为牵引,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枢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锋,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示范,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

  未来五年展望

  新目标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枢纽

  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锋

  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窗口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示范

  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新任务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动力澎湃的经济引擎;

  优化软硬环境,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示范;

  构建高质量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实践样板;

  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天河;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质幸福标杆;

  维护城市运行安全,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天河样本。

  过去五年成绩单

  经济跃升

  地区生产总值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达5312.8亿元,占全市比重21.2%、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23%提升至3.43%。 2020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4.5万件、2.4万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2.8倍和2.4倍,连续18年全市第一。

  城市管理

  释放土地空间66公顷,新增道路18公里,2条地铁15个站点全面通车,拆除违法建设超1400万平方米,30条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建成14个口袋公园。

  民生事业

  新增就业人数34.3万人,新增优质公办学位超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67个、比2015年翻一番。

  五年砥砺奋进,实现全方位大发展

  五年来,天河区凝心聚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着力将天河中央商务区打造成“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质量效益大幅跃升,GDP跨越2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达5312.8亿元,占全市比重21.2%、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总量连续14年全市第一。产业发展能级大幅提升,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92.5%,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70%、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近90%。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软件业实现营收1891亿元,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中发挥龙头作用。市场主体活力大幅跃升,全区市场主体总数59万家、比2015年增长1.7倍,“四上”企业6752家、比2015年增长1.1倍,均为全市第一。

  年轻的天河实现全方位大发展。天河中央商务区提质增效,新增高品质办公面积239万平方米、亿元税收楼宇26栋、十亿元税收楼宇4栋,获评全国最具活力中央商务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年均引入国际品牌60个以上。东拓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提速,起步区和东区已出让产业用地35宗,引进平安保险等31个优质项目,东区集体土地征拆、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提升全面完成。创新的天河智慧城能级提升,经省政府批复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网易智慧谷、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等2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文艺的沙河片区将蝶变,城市设计及控规成果获市规委会审议通过,城市更新、文化振兴、产业提升稳步推进。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23%提升至3.43%,2020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4.5万件、2.4万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2.8倍和2.4倍,连续18年全市第一。创新产业集聚集群,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995家、比2015年增长4.7倍,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3378家,数量全市第一。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投入运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222家、比2015年增长4倍。

  全面深化改革闯出新路子。探索形成微小型幼儿园、“3+X”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创新经验。在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中争创最优,精准出台两轮产业政策和多个专项产业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卡位注册”和企业住所登记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在2020年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榜单中排名第一。

  城区功能品质实现质的飞跃。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A档。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释放土地空间66公顷,新增道路18公里,打通柯木塱南路、天润路东段等一批“断头路”,2条地铁15个站点全面通车,东北部无轨道交通成为历史。城区面貌显著优化,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纵深推进,拆除违法建设超1400万平方米,30条河涌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率先打造2个国际社区,创新推动“两站一中心”融合建设,精心打造猎德人家。平安广州建设考评连续7年全市第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成立全市首个区级流调溯源指挥部,在短时间内组织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500多万人次,在天河体育中心设立全市最大疫苗接种点,全人群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超87%。

  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将超八成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社会保障更扎实有力,新增就业人数34.3万人,养老“大配餐”、街道颐康中心、医养结合实现全覆盖,全区首个公办老人院投入使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基础教育迎来品牌化、集团化快速发展期,新增优质公办学位超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67个、比2015年翻一番。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兴盛,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区文化艺术中心、乞巧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中国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尚天河”、乞巧文化节、国际龙舟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更加彰显。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增长点增长极

  坚持辩证思维,既要看到天河高质量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更要在总结反思和对标对表中找准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和生态体系有待完善,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坚持系统谋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工作要求。

  发展方向上,一方面更好发挥现代服务业关键支撑作用,不断提升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发展能级;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增长点增长极。

  功能布局上,加快构建“两轴两带多片区”空间格局,推进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等重大发展平台提质升级,打造万亿级商圈、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十亿级税收楼宇。

  方法路径上,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兑现和企业服务、财税收入和税源培植四项重点工作,让市场主体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软环境”方面,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构筑强大“引力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聚焦高端和非诉法律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法律服务机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品牌集聚区。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建设,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与港澳商事规则相衔接。依托广州国际金融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探索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

  “硬环境”方面,优化完善现代交通网络,按照国际一流城市中央火车站标准改造广州东站,加快机场第二高速、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车陂路北延线、临江大道东延线等建设。加速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推进绿化美化亮化艺术化工程,不断提高天河城区颜值。

  科技创新方面。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创新主体梯度成长培育体系,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创新主体格局。高标准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加强环五山高校群及周边地区资源整合,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枢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现代服务业深度对接,建设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城区。优化“雨林式”创新生态,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大力培育引进“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人才工程,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天河创新创业。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才、资本、科技成果等要素市场配置、自由流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投向重点产业等发展新路径。推进城市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城市维护管养等重点领域的环节和流程。围绕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重点领域,推出更多小切口、快见效的改革创新举措,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居民群众。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树立城区幸福标杆

  实现区域环境一体化,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村居建设,优化空间资源利用,补齐功能短板,推动“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实现人的全面城市化,持续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街道、村改制公司、“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村改居”管理体系。

  加快集体经济市场化。深化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村改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村改制公司多元化经营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探索发展空间和融资模式,采取村村联动“抱团发展”的形式积极开展合作建设。

  统筹优化提升全区山、水、园、林等环境品质,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做好“绿”的文章。建立健全“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持续推进公园拆围透绿和“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支持华南植物园创建国家植物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公园里的城区、城区内的公园”,到2025年实现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8.5平方米。做好“水”的文章。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以排水单元达标为抓手,系统推进全区六大河涌流域片区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做好“碳”的文章。牢牢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推动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实现幼有善育。落实三孩配套政策,深入实施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实现学有优教。优化全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实施天河东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校区、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二期等项目建设,擦亮天河教育品牌,到2025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8万个。

  推动实现劳有厚得。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未来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

  推动实现住有宜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规范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全面完成88个老旧小区微改造,扎实推进老旧小区住宅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工作。

  推动实现病有良医。优化东北部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和肿瘤、口腔、骨科等医学科学中心(研究院)等项目规划建设,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达5.8人。

  推动实现老有颐养。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升街道颐康中心管理服务水平,到2025年养老床位总数达6200张。推动实现弱有众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兜实各类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底线。

  着力构筑文化文明高地。推进天河区图书馆新馆、小天鹅艺术中心等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牢守好安全底线,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河。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完善数字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防范。探索建立经济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对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提高产业弹性和抗冲击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平战结合,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监管和运行维护。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打造天河区人民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

  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河将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筑牢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构筑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锻造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标题导航
天河区第十次党代会昨召开~~~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聚焦区党代会·海珠
   第A4版:聚焦区党代会·天河
   第A5版:聚焦区党代会·南沙
   第A6版:聚焦区党代会·花都
   第A7版:聚焦区党代会·增城
   第A8版:要闻
   第A10版:要闻
   第A11版:专题
   第A12版:要闻
   第A13版:要闻
   第A14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15版:评论
   第A16版:经济
   第A17版:广东
   第A18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A19版:湾区
   第A20版:体育
   第FSA17版:佛山新闻
   第SZA17版:深圳新闻
天河争创高质量发展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