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体现。
2020年,广州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中排名(省会、副省级城市)第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广州又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海珠 改善城区景观和人居环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14个字镌刻在广州海珠琶洲新时代驿站的红墙上,彰显着驿站的精神底色。当前,广州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海珠区高标准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新时代驿站建设就是其中的缩影。该区以党建引领,把创建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区治理,让广大群众无论从“面子”还是“里子”都感受到创建成效。
深化文明实践
“这里风景很好,空间有限但利用得很好,展览内容很丰富,我觉得很惊喜。”前来海珠区财富码头驿站参观的市民王娜说。这个位于广州塔下财富码头旁的驿站造型仿如“红船”,可以一览珠江两岸的美景。驿站投入运营的同时,两个重磅展览——海珠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伟大征程》大型邮展和“百年百印”全国篆刻大赛作品展同时展出。
去年以来,海珠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广州塔-阅江路沿线打造6个融合理论宣讲、党史学教、文化展示、便民惠民的多功能新时代驿站群。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特色党史研学路线,在全市首创“云听·新时代”平台,超10万册有声书籍,让市民扫码即听红色故事、红色书籍,弘扬红色文化,展示海珠区从“工业锈带”到“科技秀带”的历史蝶变,多形式推动“四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悉,海珠区做强“一十百千万”宣讲矩阵,开展海珠讲坛、主题党日活动等7000余场,编印“百年党史百本系列口袋书”,创新打造《工业·大道》《追忆入党故事》等“沉浸式”党课。同时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提升打造潘鹤雕塑园、南华西街等“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建成党建主题的磨碟沙公园。以海心桥建成开放为契机,推出《“桥”见海珠》个性化邮票,以17座跨江大桥展示广州历史蝶变。
提升城区治理
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广州塔周边更美了:增添了多处精美的花景花坛,行道树挂上了满天星灯饰。无论白天晚上,都令人赏心悦目。变化不仅体现在景观上,“软环境”的提升让市民感受更深。“我每天晚上都来广州塔珠江岸边散步,海心桥开通后,现在平日的游人数量比以前要多,节假日就更多,但感觉反而更加有序,管理比以前更好。没有了穿行的电动车,走在人行道上很安心,也少了喧闹的叫卖声。”市民张颖说。
海珠区强化全周期管理意识,把提升城区管理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城区景观和人居环境,让城市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优。发挥世界一线城市最大城央湿地和46公里环岛岸线资源优势,构建“江、涌、湖、林、园”生态体系,打造“一方乐田”都市农业公园,海珠湿地品质持续提升,生态绿核功能更加凸显。“五道合一”的阅江路碧道全线贯通,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观光休闲带。
海珠区还深化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由街道处级干部挂点担任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网格长”,开展扁平化巡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细化为民服务
“我们经常来晨运和健身,自从多了这样一个活动空间,街坊们都很欢喜。”素社街居民卫镇墀对新打造的社区公园赞不绝口。海珠区把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让广大群众不光在街头巷尾的“面子”上看见,更在看不见的“里子”中感受到创建成效。
全力做好民生实事,结合市深化文明创建13项专项行动,系统梳理解决群众的难事烦事6500多件,完成民生微项目145个、群众微心愿1270个,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优化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进“羊城家政”“长者饭堂”“口袋公园”等民生实事工程,学前教育“5080”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街道全覆盖,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814张。全区志愿服务队共893支,注册志愿者达21.3万人。健全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党代表社区履职等机制,定期开展卫生运动、入户宣传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公安 聚焦主业主责筑平安底色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公新文
补齐交通治理短板、筑牢城市平安底色、办好惠民利企实事……今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新的起点,聚焦公安“打、防、管、控、服”主业主责,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记者昨日从警方获悉,接下来,广州公安将发动机关单位、社会力量投入文明交通、文明养犬志愿劝导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外卖物流车辆、共享单车源头管理。
补齐治理短板
在白云区,三个显眼的二维码,是辖区100多个交通劝导点的“标配”。针对摩电整治的难点,该区创建“智慧劝导”模块,使用“不戴头盔行为”“超员行为”“通行违法行为”3个独立的涉摩电交通违法劝导码录入交通违法信息。
“我们根据群众个人的违法次数及情节轻重,会对其发送警示短信、上门教育或者督促单位内部惩戒,督促有关违法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白云二大队刘警官说。交警部门结合每天视频巡查的情况,对佩戴安全头盔率、核定载员率、通行守法率低的区域、路段,开展现场差异性执法,与镇街形成执法和劝导联动的工作模式,提高整治震慑力。
这是广州精准治理交通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1日,全市启动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我们以行动为抓手,全力补齐文明交通工作短板。”市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广州将集全市之力净化道路交通秩序,“与以往的行动相比,此次专项行动突出‘多部门联动’‘网格化治理’和‘全面治理’。”
据统计,截至9月20日,全市今年已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77.26万宗;41个重点路口守法率为96.11%,摩电头盔佩戴率为97.73%。
筑牢平安底色
今年8月的一天,广州一名事主收到了一条ETC业务通知短信,其点击短信内附带的网址链接,已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号,正要填写密码时,突然接到反诈中心打来的劝阻电话,这才醒悟是诈骗,停止操作;不久前,天河反诈中心与骗子“赛跑”,成功劝阻6起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及时为市民群众止损120万余元……
在广州反诈一线,类似的“赛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民警不仅要跟诈骗分子赛跑,还要跟资金流赛跑,跟信息流赛跑。随着“全民反诈”行动不断深入开展,广州警方今年已打掉涉电诈团伙和窝点1700多个,为群众成功止损、挽损9亿多元,电诈警情同比下降12.9%。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7.2%,“两抢”警情实现165天“零警情”;“飓风2021”和“八大专项行动”打击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
“除了严打突出刑事犯罪,我们还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五合一’等专项行动,强力查处涉‘黄赌毒’违法案件。”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涉黄、赌、毒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11.3%和12%;有效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检查网吧3000间次,处罚网站129个。
办好惠民实事
“儿子,妈妈找你找得好辛苦……”今年7月8日下午,在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流花派出所,警方宣读亲子鉴定结论后,曾女士紧紧搂住分离26年的儿子小林,泪如泉涌。
为这些骨肉分离多年的家庭带来团圆希望的,正是“团圆”行动。今年以来,广州警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推进“团圆二号”专项行动,通过智慧新警务加大对旧案积案的侦办力度,已找回被拐失踪儿童82名。
国内首创无犯罪记录证明书和公证书(出国境类)联办;国内首推“机动车年审换证”“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证件相片“一次采集,多事复用”……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州警方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推出便民利企改革措施215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92个。这一系列深化优化政务服务举措,让市民真切地体会到速度和温度。
城管 让城市管理服务贴近百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 通讯员成广聚
文明城市的创建,是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城管部门在其中发挥了基础型保障作用。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城管部门以“绣花”的功夫,因地制宜探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广州1800多万常住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无废城市”
城市卫生环境是城市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市城管局致力于为广州市民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和宜居环境。
早上9点,位于番禺的丽江花园已经苏醒过来,上班族步履匆匆,住在康城居的周女士在家把垃圾分好类,丢进了小区的投放点。“以前楼下这个误时投放点又脏又乱,味道也很大!”周女士告诉记者,在城管局、街道的协调下,物业征求业主意见后,将位于康城居南侧的误时投放点,改成了定时投放点,并对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新建了洗手池、装了顶棚、四周也种植不少绿色植物,俨然一处小花园。“现在闻不到一点异味,卫生又方便。”周女士高兴地说。
在垃圾分类方面,广州市已经优化提升1.73万个分类投放点,分批打造1500个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成320座“两网”融合网点,中心六区基本实现了“路不见桶、桶要入房、房要美观”工作目标。随着垃圾分类意识的深入人心,垃圾分类也成了广州市民的“新风尚”。据统计,广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9.1%、参与率达到95.5%。
9月23日,随着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顺利点火试烧,让广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城市,焚烧处理能力将完全满足“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处理需求,做到只要市民群众“分得出来”,终端设施就能够“处理得掉”。
解决“方便”问题
一座小小的公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常住的市民,还是流连的游客,好找、好用的公厕,就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
在生物岛,就有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公厕。走进这座公厕,如厕设施设置齐全,干净卫生,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智能冲洗马桶,绿色环保,让群众体会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近年来,广州市城管局全面巩固“厕所革命”成效。“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已两年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近4500座公厕建设任务,对外开放厕所超2400座,全市各类公厕超过11300座,辖区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步行15分钟即可找到公厕。高质量落实公厕保洁标准,提升市民如厕体验。
开展“常态化”治理
文明城市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保持城市的文明程度,需要日复一日地落实。
市城管部门在平时工作中,保持常态监督检查。对全市11个区城市环境管理情况每月评分通报,每年开展一次综合评价通报,通报结果反馈至市文明办。同时,依托巡检APP平台,推动问题整改市区街三级联动。开展视频监控巡查,提高工作效能;建立群众投诉日常反馈机制,推动市民投诉热点问题快速解决。
针对舆情反映比较集中的泥头车撒漏、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等问题,城管部门加强与住建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从严打击无证施工、夜间超时施工、带泥上路等行为。
此外,针对占道经营、牛皮癣等城市“六乱”问题,市城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统一行动,重拳整治校园、公园、商圈、市场、地铁出入口周边等突出“六乱”问题,严厉打击乱摆卖、当街宰杀活禽和野生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2021年,是广州市争创全国首批文明典范城市的开局之年,市城管局将盯准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管理服务更好地贴近百姓,在打好“文明牌”的同时,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提高,将文明融入城市底色,让文明之花在花城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