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女排队员青黄不接须正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论哪个行业,人才都是第一资源,体育运动更是如此。东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新老传承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记者了解到,部分经济条件好、体校资源和训练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本地排球人口持续匮乏产生了梯队断档。排球青训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打职业排球苦、累、易受伤,且很难“出名挣钱”,因此不容易吸引大城市的孩子。

  东京奥运会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表现,仍然堵在许多女排球迷心头,挥之不去。毕竟在开赛之前,大家都看好这支队伍,希望女排姑娘能够卫冕成功。可惜的是,她们这一次没有夺冠。一时的输赢并不可怕,无奈的是,中国女排队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一个朱婷手腕受伤,上不了场,整个队伍就像没了脊梁。纵观世界女子排坛,有很多强队已让“00后”新人挑大梁了。

  可以说,人才之忧才是女排最大的隐忧。无论什么运动项目,群众是塔基,人才是塔尖,基础不牢,塔尖不稳。女子排球是团体项目,很难出成绩,多数地方体育主管部门把全运会夺金当作工作目标,女子排球并不是优选项目,因此投入动力不足。女子排球的热度越来越低,学排球的女孩子越来越少,青年队的组建也越来越困难。地方队人才不足,国家队选人困难,整体实力随之下落。国家队成绩不佳,球迷不断流失,喜欢女排的家庭就更少,人才梯队建设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糟糕情况并不是今天才出现,早在十多年前,问题就已开始暴露。

  女排人才储备不足,原因很复杂,其中绕不开一个收入问题。女排队员收入低,与付出不成正比,行业就难有吸引力可言。提高队员收入水平,不能只靠财政投入,而是要两条腿走路,同时走好产业化、市场化之路。早在多年前,就有专业人士指出,排球产业化势在必行,这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要求,不这样做就会失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话虽这么说,但这么多年来,这条路走得并不够好。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有待各方认真思考、大胆探索,让女排早日走出迷惘。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喜庆丰收节
   第A4版:评论
   第A5版:游船活力指数 全国第一①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9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10版:身边纸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生活周刊
   第A14版:生活·揾食
   第A15版:生活·揾食
   第A16版:生活·揾食
   第A17版:生活·旅游
   第A18版:生活·旅游
   第A19版:文娱
   第A20版:每日闲情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第JMA13版:江门新闻
绘制产业地图 擘画发展蓝图
丰收的田野托起幸福生活
创新是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招”
“群主败诉”为网络厘清边界
别误读了“花呗入征信”
女排队员青黄不接须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