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神犬奇兵
勇猛出击

广东消防救援队伍开训,搜救犬在现场进行翻越障碍训练。
搜救犬在箱子中“寻人”。
长期一起训练,训导员与搜救犬成为亲密的战友。
搜救犬在废墟中训练。
搜救犬在野外训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 黄丁建

  服从、野外搜救、废墟搜救、箱体搜救……九月的广州依然炎热,中国救援广东机动专业支队的训练场上也一片火热。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口令声,十几只搜救犬在各自训导员的指挥下分组展开实战化训练。

  上午8时许,气温已超30摄氏度,训练场上,搜救犬们正在进行第二轮训练:8岁大的“锐莉”在场地内摆放的近20个搜救箱体中,排除衣物、食物等干扰因素找出“被困人员”,第一时间吠叫示意;不到2岁的“马克”正在接受废墟搜救项目的考验,训导员在石板下不断激发它的搜寻动力,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1岁半的“钢枪”在野外搜救训练中,快速找到了“被困人员”,训导员给出了奖励——它最心爱的玩具咬包……

  “坐!卧!退……”在训练场的另一边,作为一名“学徒”,4个多月大的马里努阿犬“洛洛”正努力跟随训导员田士雨的口令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田士雨一边夸奖“洛洛好样的”,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小块犬粮喂给它。两个月前,田士雨从一窝10只幼犬里挑中了“洛洛”,从此开始朝夕相处。

  “搜救犬的本领并非与生俱来,一般从2个月大开始训练,2岁左右才能培养成熟,其间还要经历数次考核,最终合格才能正式成为工作犬。”训导员韩悌泽说,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都要练,因为出警时的条件是不能预测的。近期天热,为了不让搜救犬中暑,除了注意补充水分,训练一般从清晨5时许开始,上午9时许结束,“下午带着搜救犬游泳练体能,等太阳下山了再训练。”

  在汶川地震后,搜救犬因为搜救效率高而为人们所认可。记者了解到,2012年4月,广东消防经过精挑细选,组织27名消防员在山东搜救犬基地参加训练。四个多月后,他们成为广东首批搜救犬训导员。建队以来,搜救犬队参加过东莞中堂镇“3·17”火灾失踪人员搜索以及多次地震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等重要作战任务。如今,搜救犬队拥有近20只搜救犬,其中以马里努阿犬为主。

  “现在的主要训练科目是服从、箱体搜救、废墟搜救和野外搜救,科目以及训练场地的设置更加贴近实战。”搜救犬队队长周吉林说,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成千上万次地重复口令和动作,经过严格的训练,搜救犬和训导员才会达到“人犬合一”的境界。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使命 大未来 ——聚焦两个合作区建设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要闻
   第A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诗意花城·体育
   第A8版:美术大观·新视觉
山色空濛
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诗词党禺书法特展
洪少丹中国画作品《春来无处不花香》
神犬奇兵勇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