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政 通讯员莫衬玲)“中秋习俗”作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游灯笼”的传统。记者昨日从桥头镇获悉,为喜迎中秋佳节的到来,该镇昨日举行2021年“我做灯笼”征集评选活动,从征集到的202个灯笼作品中,最终评选出了55个获奖作品。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及其徒弟、东莞市非遗专家组成员张志峰等人作为评委。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202盏种类多样、形态各异的手工灯笼特别的精致好看,有用纸板、织布做成的龙舟形状的灯笼,有用皱纹纸、卡纸、铁丝制作的荷花灯笼,也有用纱纸、竹签做成花朵形状的灯笼,还有灯塔、兔子、月亮等形状的灯笼。不管是在选材上,还是在形状构思方面,都是彰显着制作者的灵巧手工技艺与独特的创作心思,个个都做得惟妙惟肖,创意十足,整体水平较往年都有所提高。
创作题材丰富多样
“你们这个活动举办了4年,4年我都有来参与做评委,我觉得一年比一年好,无论是气氛、特色,还是制作者都比以前进步很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树祺称。
东莞市非遗专家组成员张志峰表示:“首先他们的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很多跟现在这个社会相结合,包括有地方性的特点,例如我们刚才看了有一个灯笼,有莲花、有鱼,跟我们这边的莲湖的文化是相结合的,还有我刚才选了一个‘红船’造型的灯笼,这是在以前好像是没有的,所以青少年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多样,在艺术样式上非常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灯笼很有特点。”
经过评委们认真严谨的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2个最具特色奖,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5个优秀奖,20个入选作品。同时,这55个获奖作品也将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被摆放在莲城展览馆展出。
据了解,桥头镇“我做灯笼”征集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旨在通过向全镇人民征集手工制作的灯笼,继续传承与弘扬传统手工技艺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秋佳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