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至今,“企莞家”线上服务平台企业用户由1.5万家快速增长至3万家;今年以来,为企业解决了1.63万人的用工需求,落实配置了约800亩用地指标……昨天,记者由东莞市工信局了解到,近年来,东莞市工信局以“企莞家”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发展难题,通过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企业服务机制、加大政策兑现力度、提高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效率,全面提升对企服务水平,助推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企莞家”平台用户快速增长至3万家
据了解,“企莞家”平台用户由2019年末的1.5万家快速增长至目前3万家,微信关注用户达140万,成为全市最大的对企政务服务平台。同时“企莞家”信息平台累计收集国家、省、市、镇各级各部门涉企政策4773条,成为全市惠企政策最齐全的平台。
据介绍,为方便企业掌握政策,平台还增设了“政策自动推送”功能,根据企业基本信息和关注内容,更精准地向企业推送政策,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转变;平台增加了市工信局政策的“一键申报”,并逐步打通其他市直部门系统,推动“政策一站知”向“政策一站享”转变。
同时,为便于企业申请政策,全面标准化改造市工信局36项资金项目,将原17项申报材料精简至5项,将20页的登记表缩减至2页,为今后“不见面审批”和“网上直接拨付”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企业问题“全过程跟踪”机制,除了企业自己提出诉求外,企业服务专员对企业走访、座谈会、微信等各个渠道反映的问题都会及时收集并录入平台全流程跟进;为提高服务效率,按照土地要素、惠企政策、社保税务及法务问题、经营性问题、其他问题等5个大类以及22个子类对企业诉求进行分类,差别化流转至市镇职能部门进行处理,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已有超过20个部门和全市各镇(街)、园区进驻“企莞家”开展对企服务。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纾困助企
据东莞市工信局介绍,2020年以来,东莞市统筹设立50亿元“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其中,东莞市工信局负责7项政策资金的执行,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政策资金管理办法》,创新扶持手段、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企业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技术改造等项目的资助标准,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压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融资环境等。
今年,东莞市工信局对执行了3年多的《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各专题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完善,于2021年5月印发实施《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原政策的“1+4”结构调整为“1+7”的结构,包括智能制造、自动化改造、信息化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链补强、绿色制造、工业设计等7个专题项目,形成了导向更加明确、扶持更加精准、供给更加有效的新政策体系。
为进一步发挥“倍增计划”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力促倍增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东莞市工信局又出台《东莞市“倍增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1+6”的结构,明确了19项配套扶持专项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及骨干人员资助、骨干人员子女入学资助、服务包奖励、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资助、倍增卡优惠资助、鼓励和支持兼并重组等6项非配套扶持专项的实施细则。
今年以来为企业解决了1.63万人的用工需求
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制约,东莞市工信局大力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规模、增长、效益、创新四个维度选取16项客观指标,全方位开展企业评价,择优为企业实行梯度服务、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的统筹分配和关键生产要素资源的差异化配置,引导企业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目前,该体系已在用工、用地等共性资源配置上先行先试。
此外,今年以来市工信局还为企业解决了1.63万人的用工需求,落实配置了约800亩用地指标。同时,今年以来,通过融资租赁贴息、贷款贴息、产业并购重组等项目,累计直接为企业减负超6000万元。一方面,通过积极发挥风险补偿资金和白名单机制作用,成功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做好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推进落实工作。据了解,2020年12月-2021年6月,市工信局累计促成六家合作银行累计为战略性产业集群3280家次企业新增融资590.51亿元,支持企业数排名全省第三,融资金额排名全省第二。其中,6月份累计为426家次企业提供新增融资135.71亿元,融资金额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