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公园 推进都市农业发展

在城央撞入“桃花源”

市民在自家租的小菜园里实现了都市田园梦。
在大吉沙岛,可以亲身感受到都市锦田的风貌。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是现代人的“田园梦”,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对广州而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大都市,乡村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更好对接城市,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能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当前,广州正以建设新乡村示范带和农业公园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目前已创建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此外,还打造了一批隐藏在城央的“桃花源”,如大吉沙隆平稻香园、海珠瑞宝城市农业公园“一方乐田”等现代农业公园。这些城区里的现代农业公园,运营模式上多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推进,但发展侧重点上有较大不同。以“一方乐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公园,以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游乐好去处为目标,是目前农业公园的发展主流。而以大吉沙隆平稻香园为代表的一批农业公园,则兼有更强的科研性、专业性,成为肩负乡村振兴重任的重要载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杨耀烨

  城中小岛的“一亩田”

  从繁华的黄埔街道乘坐轮渡,约10分钟即可来到黄埔区这个目前尚未通桥、通车的江心岛——大吉沙岛。夏末的大吉沙岛,近在眼前的连片稻田里稻穗低垂,在阳光下散发着即将成熟的芬芳气息。三三两两的游人走在环岛路上,有上岛散步的退休夫妻,也有专门摄影的发烧友。

  “这几年变化很大!越来越靓!好像一个世外桃源。”退休市民陆先生告诉记者。他说自己玩摄影已经二三十年了,这几年来隔一段时间就会上岛来拍照,见证了大吉沙岛的巨大变迁。

  昔日沼泽地变休闲公园

  就在几十年前,大吉沙岛上还是一片鱼塘、沼泽地。随着农业公园的开工建设,岛上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还修建了岛上的绿道,包括总长约6公里的环岛路。

  为成人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让小朋友在这里得到回归自然的教育,是隆平稻香园运营构想的美好图景,也是游客们的期待。“希望这里未来能开发更多能吸引孩子的游乐项目。”从佛山带着家人来游玩的简女士这样说。尽管稻香园内不少项目还在建设中,但公园的人气已经相当“火爆”。

  实际上,隆平稻香园是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一期大吉沙片区重点打造项目。而其所属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则是广东省唯一被纳入全国28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点的项目,规划范围约6662亩,包含大吉沙、长洲、深井三大片区,于2020年2月26日正式启动建设。其中,大吉沙岛上设立有国家杂交水稻试验田,占地160亩,承担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种植任务。

  建设农业园

  小岛迎生机

  未来,隆平稻香园打造成为种植、科研、观光一体化的农业公园,高产量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等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科研工作,通过隆平试验田去探索防虫、防害、防草的研究。——对于该园区未来的规划发展,负责运营隆平稻香园的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农业文化旅游发展部副总经理温碧瑞这样介绍。

  “除此之外,还希望在现代科技、农业、旅游方面有所创新。”温碧瑞表示,今年的“黄埔丰收节”活动将在此举办。园区配套的游客旅游服务项目,比如乡间小火车、小动物园等,也将在10月1日之前完成。“到时候,游客可以坐着乡间小火车,观赏隆平试验田。”温碧瑞说。

  “我们的入驻开发,最主要是希望通过乡村振兴带动岛上的发展。”温碧瑞表示。目前,大吉沙岛上还有300多名原住民居住。

  那么,农业公园建设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兴旺,让农民生活更富裕?运营方表示,除了自行管理运营项目之外,还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一方面,通过租赁经济社土地,通过项目提供就业岗位来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在农村整体风貌上,对岛上的水利水渠进行优化,并对居民楼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岛民居住环境。

  对于来往大吉沙岛的岛内交通,运营方也有所规划。“乌涌码头、大吉沙码头已纳入东部轮渡交通规划,另外也计划从鱼珠码头增加航线。”温碧瑞说,“未来还可以从洪圣沙地铁站搭建便桥通行,预计两年内通行。”

  大吉沙岛

  隆平稻香园将打造成为种植、科研、观光一体化的农业公园

  特色:通过隆平试验田探索防虫、防害、防草研究

  “都市农夫”的田园梦

  农耕、野趣、科普、休闲兼有,抬头可见“小蛮腰”,距地铁口数百米,在广州海珠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核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占地170亩的全新都市农园“一方乐田”。这是广州市首批、海珠区首个城市农业公园。试营业一个月,周末平均入园人数超过1000人,工作日傍晚也有很多市民前来耕作游玩。“几个月时间,看着这片土地从杂乱荒地变成生态农园,无论耕作休闲体验都好,整个周边环境都大变样,档次提升了,真的感受到幸福感。”农园对面小区居民刘女士说。

  丢荒农地变身都市农园

  “一方乐田”南门就在瑞宝涌边上。“这片占地约170亩的农田过去是瑞宝一带村民的主要农耕地,这些天很多老人家来走走看看,说年轻时就在这里耕作,很有感情。”“一方乐田”创始人叶泓纬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种地的村民越来越少,这片耕地渐渐丢荒了。相比市郊广泛的种植空间,这块农地面积小、租金相对贵,专业种植户不会考虑。近年来,部分地块都以低价租给外乡人种菜。

  基于此,海珠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发建设了“一方乐田”农园。目前,“一方乐田”农园已经对外开放,后滘农业公园等多个城市农业公园正在建设。

  入则桃源,出则闹市,这是记者来到“一方乐田”都市农园的感受。工作日下午到访,颇有人气但不喧闹。这里划分为精品种植区、家庭菜园区、研学科普区、田园休闲区,已有100多个植物品种,还有不少鸟类栖息。亲子家庭插秧的水稻正在茁壮成长;有机温室的果实刚刚收成;家庭小菜园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挥舞锄头犁田、播种;旅游休闲区是孩子们的乐园,原生态沙溪和溜索、秋千洋溢着欢笑;还有现场烹制的中西美食,吃个下午茶,十分惬意。功能用房则多采用抬高的茅草木屋,尽可能保持农地生态。

  开拓创新项目吸引市民

  叶泓纬介绍,“一方乐田”都市农园集农业生产、科普、研发、休闲于一体。以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土壤健康为基础,采用活力农耕耕作方法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杜绝使用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注重生态保护,努力构建生态系统平衡。“已经做过四次全面土壤检测,各项检测数据均达标,在市中心有这样的结果,出乎我们意料,我们会继续边种植边改良,逐步提高有机质含量和疏松度。”

  在叶泓纬看来,很多都市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小菜园,通过亲身劳动获得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接触大自然回归大地,获得精神富足和快乐。

  家庭小菜园是“一方乐田”的核心项目,倡导亲手耕作、亲近自然、亲情陪伴,追求食物健康。目前全园共规划开发家庭小菜园1000余个,共有20平方米、30平方米、60平方米三种规格以及自种/托管两种管理模式可供选择,前来订购的市民络绎不绝,试运营一个月,首批菜园已经出租了1/3。江女士的冰冰菜园有40平方米,她选择自种,已经播种下姜、葱、蒜、香菜、白菜、芥菜等多个品种。“要看季节气候,迟些可以播种荷兰豆。”江女士住在附近,她认为一年花费几千元,在家附近有一块自己的菜地十分值得,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我自己是非常热爱耕种的,之前在南沙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园子,现在不用跑那么远,每天抽空来劳作一下,比去健身房好。上周我带亲戚来看,她立即也在旁边租了一块地。”

  作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都市农园,收支平衡持续良性发展,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叶泓纬坦言,家庭小菜园的租金是农园最重要的收入,能够抵销每年的租金。除了场租和主要设施投入,目前“一方乐田”有40多名员工,每个月固定开支要几十万元,必须通过不断开拓创新项目和活动吸引市民。目前,农园提供几十项观光休闲项目,包括科普园、农耕园、精品果蔬种植温室、城市移动小菜园、体验菜地、感官乐园、MOMO农场、戏水沙溪、手工作坊等,涵盖体验和研学等方面,未来还将开设夜色田园、葵田露天影院、时尚艺术田园秀等系列田园休闲活动。“在市区,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亲子休闲的园地。”

  一方乐田

  集农耕、野趣、科普、休闲一体的城市农业公园

  特色项目:家庭小菜园

  运营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广州打造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数量全省第一

  广州2019年获批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有7个,分别是从化区花卉产业园、从化区壹号蛋鸡产业园、从化区荔枝产业园、增城区仙进奉荔枝产业园、增城区幸福田园蔬菜产业园、增城区迟菜心产业园、南沙区渔业产业园。

  2020年获批创建8个,分别是番禺区名优渔业产业园、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城区特色水果产业园、增城区丝苗米产业园、从化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园、从化区生猪产业园、从化区柑橘产业园。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A3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①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广东
   第A8版:要闻
   第A9版:理论周刊
   第A10版:理论周刊
   第A11版:经济
   第A12版:广州文明导报
   第A13版:深壹度·洞见
   第A14版:湾区
   第A15版:体育
   第A16版:阅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DA13版:顺德金版
   第SDA14版:新区势
在城央撞入“桃花源”
粮食丰收后,如何再增产? 节粮减损可再造“无形良田”
广东力争到202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广州今年首宗新型产业用地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