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党史2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庆榴:李大钊与广州很有缘分
《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中《李大钊像》的背景衬以中国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与会者步出会场的历史照片,突出表现了李大钊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伟大功绩。“李大钊的生命很短暂,也很了不起,他跟广东很有缘分,而且缘分还不小。他30多岁的时候来广州参加了两次大会,一次是中共三大,再一次是国民党‘一大’。这两次大会都跟国共合作的建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李大钊参加这两次大会,在党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历史学、党史学教授曾庆榴,在8月26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首次向媒体披露了他对于李大钊与广州关系的研究。他向记者介绍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集(1917-1925)》这本书对当时情况的记载。在第470页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参加中共三大时所做的会议记录中,写有李大钊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一、过去和将来国民运动的领导因素都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其他阶级。二、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要害怕参加国民运动,我们应站在运动的前列。三、我们已加入国民党,但还没有工作,没有迹象表明我们没有希望。”
曾庆榴介绍:“虽然只有三四行字,但每句话都说得很坚定,不是模棱两可的。首先,他强调指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因素是无产阶级;其次,他回答了我们要不要跟国民党合作,要不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第三,他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李大钊没有参加党的一大,也没有参加二大,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中共三大是他参加的唯一一次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半年后的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也在广州召开。1月28日,时年34岁的李大钊在会上发言的核心要义,就是解释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参加国民党,表明中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的一片真诚,表达了共产党人的态度。“国民党‘一大’上,围绕共产党的加入是有争论的。他的讲话表明了中共为谋求与孙中山、国民党合作,一锤定音,使争论停止下来,这才有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
设计者说:临摹《狱中自述》 每个字只有绿豆大小
1987年4月,当时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的何家英设计了《廖仲恺诞生110周年》纪念邮票,受中国邮政公司领导的邀请,1989年他又着手设计《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和记者回忆起这段32年前的往事,何家英仍觉得历历在目。
“设计之前,我翻阅了资料和过去的照片。这套邮票共有两张,一张的背景是中国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与会者步出会场的历史照片。画面以水墨画的方式,呈现出灵活一点的水墨效果。另一张是李大钊的站立肖像,肖像后面,是我用朱红色的蝇头小楷临摹的李大钊《狱中自述》手书。”
谈到这个设计,何家英感慨良多。“记得我当时是在不到一尺长的纸上临摹的,因为字数比较多,每个字就只能写绿豆粒儿那么大,而且笔锋还要送到位,确实比较费功夫。李大钊的《狱中自述》慷慨激昂,把这个内容衬托在人物肖像的后面,是想烘托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思想。《狱中自述》是他对无产阶级事业无限忠诚的历史见证,是无产阶级的正气歌。”
如今,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的何家英仍然保持着繁忙、充实的创作状态,回忆起设计这枚邮票的时光,他说:“那个时候没别的事,做一件事就可以非常专注,这枚邮票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志愿者赵易安:
我被老校长“真理的味道”故事打动了
上海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初印行地。9月3日,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的陈望道旧居静静地伫立在一片浓绿之中。这栋出现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上的黄色小楼平淡无奇,恰如它曾经的主人陈望道,多年后却愈发使人感受到一种静水流深的气场。上午10点半,这里静静地飘来了一抹朝气十足的红霞。
出生于1998年、今年23岁的赵易安是入党不久的复旦大学德语系研一学生,也是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从2018年5月起,该志愿服务队面向校内外的参观者宣讲老校长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德语版的宣讲词就是赵易安翻译的。“第一次来这里参观的时候,我听一位学姐讲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被‘真理的味道’所打动,也想加入其中,宣讲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我觉得这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宣言精神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赵易安说。
“为什么陈望道会成为《共产党宣言》的首位中文译者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陈望道不仅精通英文和日文,还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也为他翻译《共产党宣言》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此外,陈望道在留学日本期间,已经阅读了非常多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陈望道是复旦校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前后近50年,这让这所巍巍学府留下了许多有关他的历史资料。1977年,陈先生临终前,嘱咐家人把他的几千册藏书连同书柜都赠送给复旦图书馆。
设计者说:我甚至觉得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气息
为纪念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2020年8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这枚邮票的设计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院长李晨。9月1日,李晨在自己位于沈阳的工作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在设计这枚邮票的好几年前,李晨去义乌参加一个连环画展,到过分水塘村陈望道的家乡,知道了“真理的味道”这个故事。他当时就意识到:陈望道在中共党史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我去的时候挺感兴趣,屋里屋外都走了,包括分水塘村也走了。那时候没想过之后会有机会来创作,但因为对民国时期人物很感兴趣,我拍了很多照片。”回来后,李晨读了不少关于陈望道的生平介绍。其后,在李晨组织的一次肖像连环画展览中,有位老专家画了陈望道的故事,李晨也进行了认真品评。所以当2020年5月18日,接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的设计邀请时,李晨感到得心应手,创作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可能因为我去过陈望道的故乡,在塑造陈望道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甚至觉得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气息,鼻孔里能闻到柴房的味道,交织而来的还有墨水的味道、粽子的枣香,包括油灯的气味。这时候,这个人物在你面前就活了,他的笔上写着蝇头小楷,慢慢地和我接近,身上的袍子、袍子上的纹理,粗布的线条,面庞也慢慢清晰。逐渐清晰之后,落笔就不会再改了。艺术家,尤其像我们画人物的,有时候会特别相信自己在一瞬间的感觉。”
用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创作这枚邮票,李晨用了一周时间就绘制完成了,经过半个月的修改,最终完成了作品。和李晨创作的大部分历史题材的纪念邮票的风格一样,《〈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也是黑白色调。只用最简单的灰黑色线条来勾勒,通过深浅、层次的表现手法,让画面呈现水墨画的效果,同时把写实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李晨看来,“历史在你的脑海中不一定是彩色的,画中人物的情绪和精神最重要,能做好这点,我觉得即使是黑白画,也能读出色彩。”
红邮名片
《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1989年10月29日,为了表达对李大钊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李大钊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李大钊像》,图案采用李大钊的标准肖像。画面上,李大钊留着八字胡,戴一副圆形眼镜,身穿中式上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一种亲切感;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自信与坚定,既显出一派学者风度,又展现出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博大胸怀。背景衬以中国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与会者步出会场的历史照片,突出表现了李大钊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伟大功绩。
《大义凛然》,图案以李大钊的《狱中自述》手书为背景,再现了他从容不迫走向敌人绞刑架的大义凛然形象。画面上,李大钊昂首挺胸,雄姿英发,像平日一样穿着那件灰色棉袍,神色从容镇静。临刑前,李大钊痛斥卖国军阀的罪行,倾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心声。
背景故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1月,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同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重要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1920年3月,他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既是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做了重要准备。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红邮名片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陈望道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2020年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中国邮政于2020年8月22日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该套邮票设计采用素描表现手法,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认真忘我的形象,完整展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翻译时的场景。
画面选用了陈望道年轻时的形象,突出了《共产党宣言》翻译本,并通过粽子和砚台来表现陈望道“承译巨著,墨汁当糖”的故事,生动而感人。邮票配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版的封面,同时画面背景还特别布置了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烘托出邮票的主题,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
背景故事:《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故事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望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革。1920年的早春,他回到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自己老家的柴房,开始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迅速风靡神州大地,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热忱欢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出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进程,创造了历史的思想起点,让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