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聚焦
通过利用街面闲置地、见缝插绿,广州各区老旧小区改造利用各自条件和特色打造“口袋公园”。截至今年8月底,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累计新增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共空间477个。目前,广州老旧小区“口袋公园”初步形成一套兼具便民休闲、历史传承、夜景照明、海绵城市和特色花园五大要素的绿色便民休闲健身空间。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全杰摄影报道)近日,通过利用街面闲置地、见缝插绿,广州各区老旧小区改造利用各自条件和特色打造“口袋公园”。记者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累计新增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共空间477个,打造了一批市民喜闻乐见的绿色休闲好去处。
社区小公园 休闲好去处
“之前这里杂草丛生,环境卫生也不好。整饰重建后竟成了一个绿色小公园,还多了不少健身设施。”居住在白云区新市花园二期的居民张先生说,“小区微改造见缝插绿,为居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社区小公园。”记者看到,这个“口袋公园”面积约300平方米,设计相当精妙。公园草地上种有嫩草和灌木,悉心布置特色树种和植物,树木绿油油的环境,相当养眼,还散发淡淡的香味。另外还有庭廊和座椅,街坊可以坐下小憩。
“以往,小区的绿植没有层次,在清除绿地的杂草、枯枝败叶后,增加了草坪、地被,让绿地更易于养护且具有观赏性,大大增加了各类植物种类的层次感。”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城市环境建设科科长杨立告诉记者,经过一系列改造提升,不仅绿化环境得到了彻底提升,更实现了海绵城市理念,一改“脏乱差”的面貌,居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此外,口袋公园还将休闲健身融入公园的设计建设中,合理增设休憩设施,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增设了体育运动设施,打造了舒适的观赏性休息空间和体育健身区,成为居民在忙碌后的一个休息、交谈、观赏的小天地。巧妙利用色彩之间明暗、冷暖等关系铺设的彩色沥青地面,为居民提供具有丰富色彩的休息环境。
“口袋公园”增强社区凝聚力
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在市内小区出现,这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亮点。如天河区天园街东成花苑,就将小区内低效公共空间打造成特色的邻里花苑和儿童活动场所。
据了解,该小区自建成已历时30多年,社区文化活动空间较少,设施设备破损残缺。针对这种现象,区政府组织设计单位结合小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设计儿童花园、康体花园、社区花园、长者花园和颐养花园等5个特色庭院花园,打造全年龄共享的休闲场所。同时打造1条400米环形健身道,连接各个特色花园,增加小区内部联系,串联激活小区内消极空间,营造浓厚小区活动氛围;预留2个社区生态园,为社区居民提供共同参与的公共空间,亲身体验花园营造和种植的乐趣,增强社区凝聚力。
如今,居民在生态花园里散步聊天,说书下棋,其乐融融,不仅居民的邻里情拉近了,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强了。
目前,广州老旧小区“口袋公园”初步形成一套兼具便民休闲、历史传承、夜景照明、海绵城市和特色花园五大要素的绿色便民休闲健身空间。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口袋公园”有望在各区老旧小区改造中继续推广和实施。各小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等小区域“见缝插绿”,对口袋公园建设进行整体谋划、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