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深夜,国内知名培训机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前妻Kim(中文名李金)发文控诉李阳家暴自己女儿。在Kim晒出的视频里,一个男人在怒吼。随着“噼啪”的打击声,一个女人的声音在撕心裂肺地叫喊: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最后是孩子在大喊着妈妈,似乎在求救。这一消息随后被媒体报道。
十年前,李阳因家暴妻子卷入舆论漩涡。如今,历史是否重演,李阳是否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还有待相关部门调查认定。尽管其律师声明否认“家暴指控”,但所谓的“激烈的语言争执”和“语言暴力”“精神暴力”究竟有多大差别,也有待公众厘清事实、辨明是非。
人们常说,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但在现实生活中,家暴不一定只有“0次”和“无数次”。家暴及其背后社会心理的复杂性常常超出人的经验认识。在一些家庭,家暴是偶发的。在另一些家庭,家暴是持续反复的。有的受害者情急之下以暴制暴,转眼也成为施害者。有的受害者对施害者则变得更顺从更依赖……
然而,无论现实如何复杂,最有效的反家暴就是把它扼杀在“第一次”。因为,除非施暴者按照严格的计划下决心戒除,除非受害者打破沉默、拿起法律武器、不纵容任何一次,否则家暴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家暴其实原谅不起。忍耐更会成为施暴者的“奖励”,施暴者会在受害者的沉默中变得更加狡猾和难以对付。所以,内心宽容是一回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好防范则是另一回事。
特别是,别忘了蜷缩在角落里目睹家暴的孩子。既然家暴有了第一次,那就得告诉他们,什么是家暴,如何面对家暴。而当受害者发出呼救,妇联、社区机构、公益组织、公安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及时介入,不遗余力防止干预不力。除了表面上的身体暴力,要留意施暴者有没有实施经济控制和精神控制。如果受害者不能得到持续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就有可能迫不得已地再次回到施暴者身边。
当所有人不做家暴的旁观者,家暴才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