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黄欣英摄影报道)继8月9日仅23周零4天的超早产儿凯凯顺利出院,刷新佛山地区救治成功的最低出生孕周超早早产儿纪录后,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又成功救治1名出生体重仅480克,胎龄24周+1天的超早产儿“小海”。
记者昨日从该院获悉,经过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长达近3个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长成2400克重的粉嫩宝宝,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指标,这样低胎龄低体重的宝宝能成功救治在全国都很罕见。
“小海”的成功救治再刷新了佛山地区成功救治最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纪录。“真没想到奇迹会发生!”“小海”父亲李先生感慨地说。
“小海”出生时仅有480克
今年5月18日,怀孕6个月的赵女士因为宫颈机能不全急需提前分娩。
据介绍,胎龄只有24周+1天的“小海”出生时仅有480克,身体长29厘米,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小脚比大拇指粗不了多少。
据该院新生儿科主任黄润忠介绍,该院新生儿科作为顺德区新生儿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区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和转运工作。但体重这么低的孩子还属首次,救治难度前所未有。
“巴掌宝宝”渡难关
据介绍,当时,“小海”被送到新生儿科后,一场紧张的“战斗”随即展开。该院主管医生黄冠芬表示,由于“小海”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了快速气管插管,并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以稳定孩子的呼吸,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脐动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维系内环境稳定等多项操作治疗,为抢救孩子创下了先决条件。
另外,为了避免发生各种感染,护理团队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一对一”特护团队,对“小海”进行24小时专人护理。
据该院护士长姚龙燕介绍,为帮助“小海”营造在妈妈子宫里的安全感,帮助他继续生长,医护人员在暖箱盖上厚厚的遮光布,避免声音、光线等刺激。分贝仪实时监测周围声音分贝,给他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为了预防接触性感染,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少触碰、少干扰,用高压灭菌棉柔巾保护宝宝柔嫩的皮肤,避免皮肤溃烂造成屏障功能丧失。
“由于孩子出生体重太低,很多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刚开始两周照X光连‘肠气’都看不到,就是X片上根本显示不出他的肠子。”另一位主管医生罗秋月说,开始只能对宝宝进行静脉营养输送,三周后改成胃管插管喂养。在这过程中,护理团队精确计算每日的营养量,在克服消化不良等重重障碍后,宝宝的体重一天天地增加。
目前宝宝顺利出院
记者昨日获悉,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小海”一步步地闯过了“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终于在8月28日这一天,迎来了出院的日子。
“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宝宝的第二次生命。”李先生说。
据悉,一次次生命奇迹的背后,凝聚了该院新生儿科团队的心血和战斗精神。黄润忠表示,这得益于近年来新生儿科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突破、提升,以及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为早产儿提供了更精准和规范的治疗。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近五年来,顺德早产儿的平均发生率达到8.5%,五年收治的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早产儿有89例,成功救治率达到84.8%。1500克以下的有832例,成功救治率达95%,危重症活产新生儿(23周以上)死亡率是千分之六点八,早产儿救治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此前,该院新生儿科曾于2018年成功救治孕周23周、出生体重550克超早产儿“小莹”,创下了佛山市历史上经抢救成功存活的最轻体重、最低孕周早产儿纪录;2021年8月成功抢救孕23周+4、出生体重660克的早产儿,是佛山地区最低出生孕周的超早早产儿。而“小海”又再一次刷新了抢救的最低体重超早产儿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