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这些草(莞草)到最后,其实它就是我们的根,它养育了一代代人,养育的恩情,一辈子难忘。”这是东莞70多岁莞草编织艺人吴桂的肺腑之言。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莞草,了解莞草的历史、莞草编织技艺,近年来,沙田镇通过建设莞草种植基地、举办莞草文化季系列活动、莞草编织进校园等诸多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保护、传承莞草文化的行动中来,把莞草文化打造成为沙田镇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莞草文化季全方位展现沙田莞草文化
莞草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东莞的命名之源。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莞草织业曾经盛极一时,而如今,很多东莞人都不知莞草为何物了。
“莞草文化,在沙田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沙田的传统特色文化,也是沙田的文化名片之一。”沙田镇宣教文体旅游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激发人们对莞草文化的热爱,打造沙田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今年7月底,“莞脉传承”沙田印象之莞草文化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系列活动主要通过“忆·莞草”莞草文化收割体验系列、“匠·莞草”非遗传承莞草编织系列、“印·莞草”莞草映象线上推广系列三大板块10多项的活动,从线上到线下,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沙田莞草文化,促进莞草文化传承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莞草收割暨莞草文化季启动仪式,来自沙田镇的30对亲子家庭现场体验莞草收割。活动中,他们挥汗如雨,在种植加工莞草传承人的指导下,忙着“收割”“破草”“晒草”,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行。活动现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脸上都洒满笑容,开心不已。
在“匠·莞草”非遗传承编织“童心向党”莞草画编织体验活动中,沙田镇白玉兰服务中心社工向现场亲子家庭讲述了莞草历史、文化等知识。莞草编织艺人进行了现场教学,向亲子家庭示范如何将莞草制作成贴画。亲子家庭成员用细细的莞草,通过“一压一扭一剪一粘”的方式,合作粘贴出具有沙田特色的手工作品,使千年莞草焕发了新生命。
沙田镇将在莞草种植基地的莞草收割晾晒后,送到部分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莞草文化第二课堂的学校,为学校提供第二课堂需要的莞草原材料。让更多的孩子认识莞草,学习莞草编织技艺,传承莞草文化。
“重新种植莞草,让我感到兴奋!”
“重新种植莞草,让我感到兴奋!”说到莞草种植,东莞市莞草种植传承人王祐不由得感慨。他告诉记者,他的祖辈都是靠莞草种植来维持生计,他从8岁开始接触莞草种植,对莞草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曾经,我们日常使用的席子、草帽、篮子、垫子等用品大部分都是用莞草编织的。”王祐说,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因塑料制品逐渐流行,慢慢取代了莞草编织产品,莞草种植也日渐式微。如今,莞草在东莞几乎绝迹。
为传承莞草编织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沙田镇重新规划扩大莞草种植传承工作,在穗丰年水道旁选取了占地约30亩的地块进行莞草试验基地建设,首期15亩。而王祐因熟练掌握莞草种植的各项技术,被聘为莞草种植试验基地的技术顾问,负责该基地的莞草种植和建设等工作。
“种植莞草是一项很辛苦的农活!”王祐说。看到年近七旬的他每天还辛苦地劳作在地里,有些村民表示不理解。对此,王祐说:“莞草种植和莞草编织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感,能成为一名莞草种植传承人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不仅要全力去做,而且还要做好它,要让这项种植技术代代传承下去。”
“今年莞草种植试验基地的莞草长势很好,吸引了很多大人、小孩走进基地,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王祐说,因为这意味着莞草文化有了传承。
期待莞草文创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探索恢复莞草种植的同时,沙田镇还积极开展编织手工艺传承工作,70多岁的吴桂便是沙田镇莞草编织艺人中的一位。
见到吴桂时,她正在家中开展莞草编织工作。一根根细细的莞草,跟随着她灵巧的双手,不停地翻动,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莞草编织的手袖便现了雏形。
“这些草(莞草)到最后,其实它就是我们的根,它养育了一代代人的感情,养育的恩情,一辈子难忘。”吴桂一边织一边说,“你们下一代一定要学会它,不要忘记了它,学会了要代代传承下去,不让它消失!”
类似吴桂这种想法的人在沙田镇还有很多,梁婉菊就是其中的一位。梁婉菊是沙田镇第一小学副校长,作为一名老师,提及莞草文化的传承时,她充满了激情。
“15年前,我发现莞草编织这项传统技艺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越来越远,就决心将莞草文化带进课堂,种进学生的心田,让莞草文化在新生代中重生、复活!”梁婉菊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学校举办了莞草编织兴趣培训班,邀请民间莞草编织艺人进入校园开展手艺传承活动。梁婉菊老师说,为了让莞草文化在学校更为广泛传播,学校在莞草编织技艺教学中进行了创新。因为传统的莞草编织技艺工序繁杂,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学校一方面对一些编织技术进行了简化;另一方面,对编织物种类进行了调整。比如说,传统的编织物以草帽、手袖、草席、花篮等为主,但是在教学中,老师则以孩子们喜爱的动物等为主。
这些举措,不仅让莞草编织这项传统非遗项目在学校得以广泛推广,而且也让学校有了不小的收获。该校组织的莞草编织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入选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在梁婉菊老师的心里,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自己传承推广莞草文化的第一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莞草文化、传承莞草文化,必须使传统莞草编织技艺(即“保”)与莞草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即“育”)共生。为此,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莞草编织这项传统的技艺与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生产制作出带有独特“莞草香味”的莞草文创产品,走向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
从去年开始,梁婉菊老师开始了尝试,她用莞草编织书签、小吊饰等物品,开始对外推广,反响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