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穗体宣
2014年,国务院撤销了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来两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新区成立之初常住人口约88万人,根据今年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该区常住人口为126.4447万人,较新区成立时增加了将近40万人。如何以改革促发展,成为摆在黄埔区面前的重大课题,从体制创新开始,黄埔区争当排头兵,谋划大未来。
重竞技项目成主要突破口
黄埔区教育局(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宇鸿表示:“我局充分利用既是教育局又是体育局的体制优势,全面梳理区内体育、教育工作在资源配置、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人才培养、竞赛组织、体质健康的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发挥教体一家的体制优势,深化体教融合,努力推进青少年训练水平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双提高。”
作为新区,黄埔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制度和资源优势,体育事业发展动能充沛、不断提速。
在总体布局上,黄埔区着力打造“一心多点”,即以黄埔体育中心为主要训练中心,辐射香雪小学等49所学校分教点,由体校、网球学校及有关学校共同承担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任务。
在项目布局上,全区分成三个片区,即知识城片区(重竞技项目为主)、科学城片区(技巧型、小球项目为主)、黄埔港片区(大球项目为主),完成了23个项目的整体布局。在时间布局上,充分利用体教合一的组织动员优势,紧抓寒暑假关键训练期,将23个项目分别安排在10所学校,组织学校积极参与“青训”工作。
在学段布局上,制定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培养布局方案,建立了49所基础训练网点学校,26所市级以上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家,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目前,黄埔区以重竞技项目作为主要突破口,重点开展:重竞技五项、击剑等26个训练项目,常训运动员1200多名;承接市队区办空手道、手球(女子乙组)项目。已连续两届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先后向省、国家队输送了雷声、刘畅、陈可汗、罗蕊等30多名优秀苗子。其中,雷声(击剑)夺得奥运冠军;刘畅(跆拳道)收获青奥会冠军;陈可汗(射击)是世界大运会冠军。
与此同时,黄埔区群众体育发展有声有色,大型赛事也已成型。自2017年创办以来,广州黄埔马拉松四年实现“四连跳”,从中国田径协会铜牌、银牌到金牌赛事,并于2021年成功获评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称号。
未来,黄埔区将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合作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青训,为高等级运动队输送人才。
此外,黄埔区不断丰富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