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三连冠”新起点,“排头兵”再出发

  “乡村是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州如此认识乡村、定位乡村、成就乡村。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勤地沃,硕果累累。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日前通报2020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广州市获得珠三角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三连冠”。

  立足全省、放眼全国,勇当全省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广州不负期许、矫健前行。2020年,广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3%,增速创近26年新高,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之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增速位列全国一线城市首位、珠三角第一,蝉联乃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作为沿海发达的超大型城市,广州的乡村振兴行动何以如此亮眼?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自上至下,广州始终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放在最重要位置考量。领导高度重视——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基层选优培强——高质量完成2759个村(社区)换届选举,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人才源源不断——“百团千人”科技下乡专家团队达到347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000多人,选派21名“85后”干部到镇街负责乡村振兴工作,各类人才在乡村大舞台中大展拳脚、大有作为;农民热情高涨——仅“三项工程”羊城行动,累计培训了“粤菜师傅”3.1万人次、“南粤家政”17.6万人次、乡村工匠1700多人次,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

  责任在肩,实干担当。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实干为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干事创业,机制为先——广州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涉农镇街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市属国企联系北部山区镇村工作制度,市、区分管领导每月调度重点工作,及时协调解难题;兵马未行,粮草先动——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今年安排市本级财政乡村振兴预算165.5亿元(同比增长8%),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04亩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同比增长32%);乡村振兴,全面开花——农村土地产业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化、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广州全面出击,次第开花,全力奏好乡村振兴交响曲。

  乡村振兴,向美而生。广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打开了农民幸福生活的新画卷。农村美了、农业兴了、农民富了,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了。比如,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全市86.5%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161个特色精品村。与此同时,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每个非中心城区至少有1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实施“一元钱看病”的村卫生站覆盖率达56%。乡亲们好,才是真的好,乡村振兴才算做到位、有成效。

  “农者,天下之大本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不难发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广州乡村振兴实现“三连冠”是一个新起点,“排头兵”仍须策马扬鞭、奋力疾行,做好城乡深度融合大文章,让乡村搭上城市发展快车,让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探索出一条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评论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要闻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国内·国际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体育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旅游
   第A15版:旅游·揾食
   第A16版:文创·每日闲情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三连冠”新起点,“排头兵”再出发
确保秋季开学“万无一失”
身份证全市通办,便民100分
警惕误入歧途的洗脑培训
美丽广州
“房东直售”为市场引入“赛马”机制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底线
“被刷脸”不担责是个警示
审丑的“高质量人类”注定翻车